龙敏飞
在时光的长河里,文化遗产宛若璀璨星辰,照亮人类的前行之路。此前,云南申报的《清光绪十三年昆明务本堂刻本<滇南草本>及其版片》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既是对云南文化瑰宝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滇南本草》的流传本身,就是一部关于文化遗产守护的动人史诗。从兰茂的初撰到管氏兄弟的校订,从务本堂的刊刻到于氏家族的珍藏,《滇南本草》穿越了时空的回响、跨过了战乱频仍的年代仍然保存完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先辈的热忱与担当,每一次传递都是对文化遗产的守护。
保护《滇南本草》这样的文化遗产,意义深远。它既是云南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也是云南地方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要支柱,更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当下,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让古籍文献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也在提醒我们:文化遗产保护不是要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古老的智慧持续参与到现代生活中。
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更应肩负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唯此,文化遗产才能历经岁月的洗礼熠熠生辉,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回首过往,《滇南本草》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守护之路,这条路上,有无数双手的传递,有无数人心的坚守;面向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要继续将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接力传承下去,让先人的智慧更好地照耀后来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