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

葛连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需要不断在讲深、讲透、讲活道理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以彻底的理论把道理“讲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思政课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去“说服”学生。一是善用理论逻辑“讲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思政课必须讲准、讲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感悟其真理伟力。二是善用历史逻辑“讲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全面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要讲清楚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三是善用实践逻辑“讲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党治国理政,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因此,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讲深”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以问题为导向把道理“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所以,思政课讲道理并不意味着不能讲现实问题,反而应该突出问题导向。一是要正确认识问题。思政课既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正确的观点,又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要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思想困惑,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认知上达到“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之效。二是要科学分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思政课要善用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不断增强讲道理的说服力和穿透力。三是要善于解决问题。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提炼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张弛有度地分析问题实质与事物规律,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讲透”。增强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以善于解决问题而把道理“讲透”。

用创新教学模式把道理“讲活”。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要新,要创新课堂教学。所以,有必要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把道理“讲活”。一是教学方式要“新”。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灌输+启发”“案例+情景”“主题+辩论”等方法开展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实虚拟相结合、讲授体验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二是教学话语要“潮”。要树立教学话语与生活话语等有机结合的意识,以学理的内在逻辑形成对生活话语和网络话语的方向引领和价值引导,实现话语由“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要借助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等增强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样态要“活”。思政课不应只拘泥于小课堂,要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行走的思政课”等形式引领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要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三者辩证统一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只有做到善于讲道理,才能有力推进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

[作者系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系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教改创新团队项目和温州医科大学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SKQDJ2409)的阶段性成果]

  • 报头

  • 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青年家国情怀

  • 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科学把握“三对关系”

  • 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 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

  • 切实把廉洁要求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