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水富市着力打造“新材料工”劳务品牌——

聚才兴城 互促共进

图为张玲珺登记入库材料。 本报通讯员 李媛媛 摄

近年来,水富市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以新能源产业为引擎驱动转型发展,积极构建“产业集群+技能培训+权益保障”模式,打造“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探索产业升级与群众增收互促共进的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品牌已直接带动2352人就业,就业人员月均工资超过5500元,一线技术工人最高月薪达1万余元。

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先后引进云南中晟、盈和新材料、锂宸科技等14家龙头企业,形成覆盖正负极材料、电芯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该园区被列为省级十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园区,其新能源电池集群于2023年被评为“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我们瞄准千亿级园区目标,先后与14家企业签约新能源电池及配套项目17个,在谈项目超20个。”水富经开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介绍。结合产业规划布局,水富经开区着力打造“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同步启动建设“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2025年,通过5场现场招聘会、6场“直播带岗”发布岗位868个,解决410人的就业问题。

“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非常辛苦,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1万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庭。”云南中晟车间主管刘永富说,他入职企业后通过新材料工培养机制,掌握了叉车操作、行车指挥、人员管理等多项技能,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逐步成长为车间主管,实现了技能、收入的双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水富市构建起“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通过企业引才育才激励办法,引进博士30人、硕士49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6人、省级人才7人。针对产业需求,水富市一方面依托人社部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企业自主培训和自主技能评价资质,通过有力措施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作为硕士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水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云南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玲珺说,工作两年来,她参与了多项技术研发,成为了“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代言人,得到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接下来,她还准备申报“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在水富市扎根发展。

“劳务品牌不仅要做到‘人岗匹配’,更要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水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雷小叶介绍,水富市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及劳务人员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底,园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超过20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李媛媛

  • 聚才兴城 互促共进

  • 石头缝长出摇钱树

  • 热爱运动 享受比赛

  • 报头

  • 险路难再寻 通途又日新

  • 聚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试点城市

  • “江川大头鱼”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 《怒江草果栽培与病虫害防控》出版

  • 云南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邀请赛举行

  • 永胜县三川荷花季举办

  • 专家到门前 服务暖人心

  • 云南玉昆首次挺进足协杯四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