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温度临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本报讯(记者 李春林)2022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绿美建设考核全省排名第二、2023年全省并列第一……临沧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肩负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使命,临沧创新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全市划分为115个环境管控单元。在全省率先推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2024年整改销号河湖问题237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发放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1200万元,惠及群众8000余户。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临沧着实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2024年,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件,侦办涉林刑事案件314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3件。通过实施“瘌痢头”林地整治和彩色林试点,完成低质林改造1897.2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83%。小黑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的荒滩重现生机,河道两岸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临沧在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462.266万千瓦,2025年一季度,绿色发电量突破55亿千瓦时。“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带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3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66%。沧源佤族自治县、凤庆县等地探索碳汇交易机制,碳汇核算体系逐步完善,临翔区林业碳汇试点被确定为全省林业碳汇试点名单。

生态经济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有机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15%。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冰岛村依托古茶树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凤庆县安石村通过“茶叶+旅游”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临翔区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共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研究院,攻克林下三七仿野生种植等技术难题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37件。

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不足、高耗能产业转型压力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凸显等问题挑战,临沧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实施“生态经济化”工程,加快凤庆等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培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十四五”以来,临沧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浓度均达到省级考核目标要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土壤环境风险做到有效管控——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 茶香蔗甜坚果脆

  • 报头

  • 临沧“六个聚焦”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

  •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 “四个导向”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