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四部门出手 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虚构病例、夸大效果,假科普、真带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将迎来更大力度整治。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医疗科普不能是“流量生意”,科学传播容不得“江湖忽悠”。

为医疗科普信息“立规矩”,通知给出“硬答案”——

网站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工作,对申请相关资质认证的账号,区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学院校人员、医药研发机构等不同医疗领域人员类型,分类开展账号资质核查。

比如,医生要晒出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护士得亮明护士执业证……网站平台应在资质核验基础上,在账号主页显著位置强化认证信息展示。

同时,网站平台应进一步强化医疗科普领域认证材料的真实性审核,对证件、单位证明的时间期限、落款部门等明显可核查的情况,需严格比对核查。对医生、护士等执业信息,需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信息查询渠道进行查验比对。

资质有了,内容源头也得“溯清”——

引用转载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引用医疗安全等旧闻旧事、结合医疗领域素材摆拍剧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医疗科普信息、分享传播真实健康经历的,需严格标注信息来源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网站平台应明确告知“自媒体”账号不得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

严监管,让真知识跑得更远——

根据新要求,网站平台应坚决清理传授无底线蹭流量打造“网红医生”、借两性健康知识传播色情擦边内容、利用AI编造发布涉医领域同质化文案、编造健康故事售卖商品或药品、假冒医生身份开展科普、为售卖保健品鼓动拒绝就医等违法违规信息。

对存在不按要求或虚假标注信息来源、无资质认证且持续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违规发布广告、不遵守医疗科普行为规范等问题的账号,要依法依约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梯度措施。

给医疗科普戴上“紧箍咒”,不是要给科学传播“刹车”,而是为了让真知识跑得更远。通知同时要求:持续加大中西医相关医疗科普知识供给力度,将更多权威、专业的健康知识,以多样亲民的形式传达公众。

生命至上!健康中国的大厦,容不得假科普的“砖”。

新华社记者 李恒 董瑞丰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 山东海阳核电3号机组核岛模块吊装完成

  • 中国老工业基地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 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正式开放

  • 报头

  • 中国外贸奋力交出“韧性答卷”

  • 高凤英:浴血青山的抗战英烈

  • 北京全市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 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平稳增长

  • 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我国成功救助一失火外籍集装箱船

  • 上半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

  • 四部门出手 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