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近段时间,“到这里,夏天不用空调,22℃纵享清凉”等网络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发文称,游客涌入云南和贵州,这些凉爽地区成为气候适应性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其中反映的新变化和孕育的新机遇值得关注和思考。
云南旅游的火爆得益于独特的气候优势。云南地处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全省均在北纬30度以南,海拔高差超过6600米,形成了年温差小、四季不分明的低纬高原气候,是全国少有的冬可避寒、夏可避暑的休闲旅游胜地。
此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要发展气候适应性旅游业。利用气候优势发展好旅居业,就要全面分析旅游市场结构和出游偏好发生的变化,关注气候适应性旅游的新趋势。当前,旅居客群体覆盖从青年到老年等年龄段,也发展出家庭游、研学游等多种业态,呈现出需求多元化和周期性强等特点。
新变化带来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我省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紧扣旅居业怎么布局、怎么引导、怎么服务、怎么治理,发掘气候资源潜力,合理开发避暑避寒、赏花赏叶、冰雪云雾等气温敏感型旅游观光、科普、度假新业态。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融合发展、实施文化赋能、开展综合治理、突出市场运作、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探索“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
云南气候资源丰富多样,一年四季皆有独特美景。在云南共享四时之美,除了气候让人深感“好在”外,我们也要拿出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好在”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