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磨憨镇的特殊区位,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在保障本地群众医疗需求的同时,与老挝等周边国家民众共享优质资源,建立完善跨境医疗协作与应急机制,营造多语服务环境,方便与患者交流。2024年,老挝等外籍患者到院就诊人次增长49.5%,口岸医疗服务吸引力持续增强。
8月7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磨憨镇中心卫生院,看到门诊大楼内已有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
在昆明正式托管磨憨之前,这个位于中老边境的乡镇卫生院只有1个全科科室,群众就诊流程和体验效果与现在有明显差距。
投入专项资金,新建标准化手术室、产房;增设口腔科、康复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傣医科、医学影像科等特色科室;调拨配备彩超、胎心监护仪、婴儿转运车、洁净屏、救护车和远程心电诊断会诊设备……这是自2023年5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全面托管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加挂磨憨分院牌子以来,卫生院在诊疗硬件设施上发生的变化。
硬件筑基,依托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和多学科远程会诊,磨憨镇民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2024年,磨憨镇中心卫生院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6%,影像科检查人数同比增长21%,中傣医科就诊人数同比增长483.3%。
不只是中心卫生院实现了“大变身”,自2023年起,昆明市卫生健康委还组织市属7家医院对磨憨镇11个村卫生室实施“一村一策”常态化定点帮扶共建。
“变化最大的要数磨憨镇磨龙村东方红卫生室,从两间破旧小屋‘变身’双层小楼房,村民们的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有力保障。”昆明市延安医院磨憨分院执行院长冯健说。
截至目前,市属7家市级医院已累计下拨资金140.74万元,各村卫生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有效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以前生病做检查做小手术都要到勐腊县城或者去更远的景洪市,现在小感冒到村卫生室开药,做检查到镇上卫生院就可以。就诊更加便利了,环境、设备、服务相比之前好得多。”磨憨镇磨龙村委会老陶寨村民王泽东说,老陶寨是一个抵边苗族村寨,距镇上约12公里,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4年,磨憨镇中心卫生院被纳入云南省“组团式”帮扶项目,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派驻5位专家到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帮扶,同时积极争取到省级重点中心卫生院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中心卫生院提质达标建设工作,目前已按照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
“最为关键的帮扶措施,还是在医疗人才的培养上。”冯健介绍,目前卫生院共有33名医护人员,除了帮扶专家团队在院内实行“传帮带”机制,磨憨镇中心卫生院还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到昆明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进修培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