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供电部门的辛勤付出,很难有村子如今的样貌。”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河尾村党总支书记李金林在谈及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时,对供电部门的帮助充满感激。
河尾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牛栏江从村里蜿蜒而过。全村共有484户人家,其中彝族88户。
在大村村民小组,村民陈付平家的20多头牛正茁壮成长。陈付平规模化养殖肉牛已有5年,年均收入20万元。“这么多头牛,每天草料、包谷面分别需要300公斤,有了电动铡草机、粉碎机,每周加工一次、每次耗时2小时,就能完成食料储备,电力让我节省了大量的劳力。”陈付平说,在养牛的同时,他和妻子还种了50亩地,一年下来,家庭总收入达到25万元。
在距离大村不远处的渣子树村民小组,69岁的彝族老人张远昌回忆起村里的发展历程时,对供电部门声声道谢。渣子树村54户人家全是彝族,村里共有水田60亩左右。早些年间,水田的耕种全靠“天落雨”,需得端午节前后才开始插秧。张远昌说,在那些靠天耕种的年月里,因种植慢、水量少,每亩稻田每年只能收获200公斤左右水稻。
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强,一个专用于农田抽水灌溉的用电项目在村里建成。60多亩水田受灌于1200米外的牛栏江。“此后,只要节令一到,就可以随时栽秧、平田,水源用之不尽,很方便。”张远昌说,自从电力抽水灌溉以来,每亩水稻年产量达到了600多公斤。
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聚焦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群众用电需求,加强电网建设,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和水平。“十四五”以来,先后在配网领域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近300公里,新增更换变压器260台,增容51050千伏安,为农村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了有效电力能源支持。
目前河尾村正在推进3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借助地处牛栏江畔的优势,建设了8个总容量1500立方米的农田浇灌储水池,当地农田得到充足便捷的浇灌,村里的粮食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20%。
本报通讯员 杜明彦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