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之光照耀云岭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云南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生物种类及特有类型居全国之首,“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闻名于世。

绿富同兴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普洱的茶山,这座被誉为“绿海明珠”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2022年,普洱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为云南省9个建设城市之一。3年来,这座城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抓手,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废”之路,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城乡肌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大盈江碧波荡漾,映照出万亩良田的丰收盛景;犀鸟谷里,犀鸟展翅翱翔,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碳票上的数字跃动不止,奏响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盈江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用实际行动宣告着:边疆绝非生态保护的边缘地带,而是“两山”理念转化的前沿阵地。

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成为云南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注脚。

为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这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答题”,云南深入探索,通过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本。拓展经济转型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个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培育打造了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云南实践样本。澜沧景迈山坚守“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发展思路,严格保护景迈山古茶林生态系统,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为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探索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独龙族整族脱贫模式、“退耕还林、林下种植、农林双赢”的其达村草果致富模式、“自然风光如画、民族风情多彩”的秋那桶生态旅游模式、“稻香鱼肥、农旅融合”的甲生村循环经济模式、“三产融合、企业牵头、农户种植”的闪当村农企合作模式,走出一条山美水美人致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元谋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案例榜上有名,实现了首创全国“光伏+生态修复”的“元谋模式”、首创全国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的“元谋经验”、首创光伏产业“碳路径”联农带农增收的“元谋样板”等“三个首创”。

放眼全省,点“绿”生“金”的方式越来越丰富:盈江县积极引智参与林业碳汇开发,把盈江碳汇生态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量化出来,生成碳票,形成碳资产,推动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引入省属国企控股公司,采取“经管分离”的整体合作运营模式,通过以协议方式约定,提取固定收益分成,基本满足了野象谷景区的每年管护成本,形成收益到管护的自循环,实现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和非消耗利用的资产有偿使用,显化了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晨曦掠过巍巍群山,当斑斓晚霞映红高原湖泊,当欢声笑语回荡热带雨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强音,响彻云岭大地。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两山”理念实践如火如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创新“两山”转化路径,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谱写绿富同兴新篇章。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 云南首次出口非活性酵母

  •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

  • 报头

  • 我省2025年“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在江城启动

  • 生态文明之光照耀云岭

  • 雄壮回荡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致敬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