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石屏县试点推行“屏邑林票”激活林业发展潜力——

山林披绿又生金

“以前守着林地赚不了钱,没想到与林场合作经营,这么快就拿到了真金白银。”想起分红时的情景,村民李老四仍然喜不自禁。

在石屏县大桥乡林区,六美尼村委会上午村小组的19户村民今年6月迎来首次分红。凭着手里的“屏邑林票”,314亩林地让村民们获得了19590元的生态红利。这张小小的“屏邑林票”,是石屏县为破解林区空心化、林权碎片化、森林资源变现难等林业发展困局的创新之举。

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县6.7万户林农手握林地承包经营权,共培育10万余亩人工商品林。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商品林面临种植效益差、成材量低等问题,不少林农陷入“守着绿山难致富”的困境,粗放管理甚至弃管的林地不在少数。

如何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盘活沉睡的林业资源?带着“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问题,石屏县多次到省外进行考察调研,决策制定“屏邑林票”实施方案,并率先在全省成立“石屏县森林生态运营中心”,将其作为推动林票发行的核心运营机构,为林票后续开发及平稳运营提供保障。

在借鉴多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石屏县按照适地适树、便于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将大桥乡六美尼村委会上午村小组314亩集体林地确定为首批“屏邑林票”试点。村集体与石屏县牛街国有林场签订为期20年的林票开发合作协议,并以现有林木及20年林地地租36.93万元为基数,向19户林农制发Ⅰ类林票。

凭借手中的林票,林农可从现有桉树采伐、林地租金、林下经济发展等,不定期获取扣除项目投资成本后净收益30%的分红,并在最终改培林采伐时,享受每亩最低8立方米出材量的保底分红。

“6月的首次分红就来自桉树采伐和租金,接下来的松树采脂、林下经济、改培林采伐才是大头。保守预估,20年间林农总分红可达93万元,每年户均可分红3900余元,意味着林农手中的100元林票至少将升值至360元。”牛街国有林场场长杨志云介绍,目前,改培的湿加松已扎根山林,林下老姜种植也已启动,绿色产业“钱景”看好。

不仅如此,根据林票开发方案,这张小小的票据还被赋予了更多功能。“林票持有人可随时进行流转、交易、兑现,林场将以每年股本金3%的增长进行兜底回购。”石屏县林草局副局长周海涛介绍,石屏县推出专项“林票贷”产品,提供1000万元综合授信,真正将“沉睡资产”变成“绿色银行”。

上午村小组的试点,为全县集体商品林开发打开了新思路。“这不仅是314亩林地的成功,更是6.7万户林农增收的新路径。”周海涛表示,下一步,石屏县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引入多元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投资,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市场化水平,让更多山林“披绿又生金”,回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本报记者 黄翘楚 饶勇

  • 顺丰松茸全货机运输量持续攀升

  • 苗壮根深 枝繁叶茂

  • 纪录电影《东方的河》入选中国文联2025年重点创作目录

  • 报头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 王宁王予波与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会谈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 精准施策破堵点金融活水润民企

  • 为您导读

  • 云南绿电绿证服务平台上线

  • 山林披绿又生金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