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力量是改变和成长。
4年前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这片承载着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4年来,临沧市干部群众面对新困难、新挑战,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扎实推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各项部署任务落地落实,让“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更加具象化,成为临沧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深耕时光,必有回响。
当收获与幸福感最强的季节再次来临,云南日报采访组近日走进临沧市,走访边境民族幸福村、产业园区和口岸,探访一个个深藏大山褶皱里的时代印迹,继续谱叙云岭大地上的精彩故事。
拓展特色优势产业新空间
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一场静悄悄却意义重大的变革正在进行——围绕茶产业营销数字化开展先行探索。
2024年5月1日,由县政府授权县属国有企业与市场技术团队合作运营的“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电商直播平台正式投运;今年3月15日挂牌成立双江县茶叶检测品荐溯源中心。两件事虽非新事物,但已能看到双江县布局茶产业数字化营销一盘棋的身影。
其一,茶叶溯源中心发布茶品审评推荐技术规程,建立“九步选品法”茶叶品质遴选机制,实现优质茶叶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全链条监控、数据化管理,并统一使用“双江·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标识,从而构成完整的可信溯源数据链。溯源中心挂牌后,迅速得到周边州(市)茶叶主产地及经销商关注,短短4个多月就接到县内外样品1万多件,遴选茶品500余种。各直播平台选品人和茶商每天聚集在这里挑选经过检测并获得品评推介的茶品,现场与企业和茶农议价。
其二,茶荟直播平台在全省率先制定“三茶统筹”发展规划、成立“三茶统筹”研究院,先行先试打造“政府背书、企业主导”的线上茶产品、茶文化推广销售平台。中心完成商城、营销、终端、溯源、结算、仓配6个层面的数字化赋能,基本实现数字销售链路的链接。目前已吸纳全县110家有SC认证、诚信经营的合作社及茶企进驻平台。截至8月7日,茶荟直播平台抖音电商直播大屏显示累计成交金额16946.5万元。
其三,初步搭建茶产业营销数字化体系,有利于推进品牌管理一盘棋、运营管控一盘棋与平台支撑一盘棋。茶荟直播平台和茶品溯源中心匹配加速全县茶产业实现“工贸分离”,促进融合发展培植税源。茶荟直播平台运行一年来,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把产品送到交易平台销售,实现加工产品转变为贸易产品,形成交易数据资源,成为征收平台企业的税源依据,实现了升规升限、入库纳统。仅直播平台就纳税300余万元,供货企业预估纳税260万元。同时,溯源中心做到以品荐质量“门槛”硬杠杠倒逼茶农做优基地,全面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品荐和平台销售的茶叶价格普遍提高5%至8%,平台每销售1万元的茶叶,带动茶农增收500元至800元,运营以来累计带动茶农增收350余万元。
双江县通过数字化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全县茶产业从品牌、渠道、市场、组织全面转型升级,为构建茶产业数字化生态奠定重要基础,不仅对临沧乃至全省探索农产品营销数字化一盘棋都具有重要启示,也进一步打开了人们认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临沧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是资源、绿色和地缘优势的叠加。对于市委、市政府来说,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具有临沧辨识度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实践场景?
在凤庆,“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链接全县86.6%的茶农,从“深山茶韵”到“世界飘香”产业蝶变在即。
在沧源,秋珀咖啡庄园以科技赋能推动咖啡产业链提质增效,从“原料地”迈向“品牌地”,成为云南咖啡加快向精品化、高端化转型的代表。
在永德,整合科技与产业资源,致力香水月季“种业芯片”研发和全产业链孵化,全产业链打造云南花卉新增长极。
在耿马,孟定(清水河)国际口岸新城拔地而起。清水河国际GO体验馆、百城百年奥莱·清水河口岸品牌集合店、海诚集团中央商务区、陆港风情街等项目投入运营,旅游、综合服务业逐步培育成区域新兴产业。
锚定抓资源经济、抓产业创新,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成为临沧市破解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突破口。同时该市还通过扩大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夯实边疆治理的物质基础,让各族人民在美丽家园中共享发展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9.93亿元,同比增长4.7%。
探索沿边联农带农新模式
孟定坝子是有名的“天然温室”,但是当地群众近年种植果菜等经济作物,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空间缩小,当地干部群众筹谋寻找效益更好的项目、更好的模式联农带农。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看好旭日养殖场的澳洲淡水虾养殖项目,确定在孟定下坝社区推广“稻虾共养”,并创新“5582+2”模式联农带农。“5582”即每茬稻虾销售利润部分分配,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取5%用于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合作社提取5%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剩余部分农户获80%,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和增收核心;龙头企业获20%,保障其合理利润;“+2”是“两个真实性”要求,即“真交易”和“真入统”,所有交易数据真实纳入统计。
孟定旭日养殖场负责人申海君介绍,这个利益绑定模式最具改革创新之处,是有效降低农户养殖风险。今年带农10户建设100亩稻虾共养基地,一亩虾的收入保守估计1万元至1.2万元,孟定坝子“稻虾共养”一年可以做两茬,两季稻虾收入应该很可观。镇党委书记陈宝印告诉记者,孟定镇虽地处边境线,但干部群众求发展意志强,学习新事物快,通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不断创新和普及联农带农机制,区域产业化密度明显提高。例如该镇发展蚕桑项目仅3年,今年就能带动边境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临沧市始终将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提质升级44个边境幸福村,提高沿边地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着力打造共守祖国边疆、共建美好家园的兴边富民样板。
临沧市今年高考成绩600分以上人数达730人,位居全省榜首。这匹高考“黑马”连年冲杀出阵,是全市深化教育改革,组建普通高中教育集团,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扩优提质”机制,助推全市教育实现跃升式发展。
围绕解决“一老一小”课题,临沧市以实施“887行动”为抓手,探索建立起政府、社会、亲属、邻里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关爱服务体系。
谋划兴边富民事业新打算
孟定镇山头寨村水桑树组距离边境线仅有500米,在雨季就整个笼罩在寒凉的雨雾中。这个曾经最为偏远最为贫穷的自然村,如今已是边境线上最漂亮的山庄之一。浓雾中记者仍能辨别错落有致、颜色鲜亮的小楼是村民居所,架着高高屋檐的是休闲长廊,开满黄花的行道树是木春菊。
村党总支书记祁东海已经连续坚守岗位一个月没有回家了。问他忙什么?他笑着说:“一连下了20多天的雨,和村组干部天天到处巡查,排查汛情风险。”祁东海今年30岁出头,曾经在广东打工七八年。他告诉记者,10年前村里中青年基本都外出务工,脱贫攻坚结束后,村里基本没有外出务工人员了,家家户户都有产业,即使打工也在家门口。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24万元。
祁东海谈回乡的感受时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变了。大家发展产业、搞好家庭建设、教育小孩和照顾老人,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村里没有懒汉、醉汉,村庄变成了不上锁的村庄。村里商议巡边、村组集体事务,一呼百应,真是“人心齐泰山移”。“这样的家乡怎么会不回来?后来村组和我商议能不能留下来,我马上就同意了。”
与祁东海的满心欢喜相比,双江县沙河乡允俸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艾蕊对现状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这个从临翔区嫁过来的汉族媳妇,带领景亢傣族村寨村民齐心协力将寨子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发展餐饮服务业和文创产业等,家家户户有产业,年轻人都有事情做,遇上春节、国庆大假,村里一天销售收入可达到30万元。然而艾蕊还是居安思危:“如果没有后续项目支撑,日后落伍了没人来消费了怎么办?”今年,她带领村“两委”和小组主动出击,引进1家旅游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和村组、农户共建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投资5000万元,打造景亢村旅居项目,既盘活村中闲置资产,又全面优化设施、旅游功能和产业布局。
祁东海的欢喜和艾蕊的焦虑,都折射出临沧市基层党员干部昂扬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临沧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团结带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4年来,临沧各地的变化再次证明,只有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才能不负重托、成就梦想。临沧市将继续全面深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付诸行动,不断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书写新时代大美临沧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雍明虹 李春林 李丽 赵丽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