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维西县巴珠村巾帼志愿服务者—

一支巡山队 护绿二十载

巾帼志愿服务队进山巡山。

沿着蜿蜒的村道步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巴珠村,满目葱茏,处处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机。近年来,巴珠村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森林覆盖率达98.2%,成为迪庆州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行政村。这片绿意盎然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默默奉献的特殊力量——巴珠村巾帼志愿服务队。

清晨5时,巴珠村还笼罩在薄雾中,阿仲已经背上背包准备出发。放假回家的两个女儿也不赖床,揉着惺忪睡眼跟在她身后,晨露打湿的羊肠小道上,十几双胶鞋碾过山林里的枯叶——这支由21个村民小组的妇女组成的巡山队像往常一样,在杜鹃鸟的啼鸣中开始了她们的又一次巡山。

阿仲是巴珠村叶交村民小组妇女组长,6年前她受到上一代队员的影响,自愿加入了女子巡山队。“巡山没有固定日子,雨天山里又湿又滑,摔倒了常常顾不上处理。”她说,在巡护途中偶遇黑熊、獐子、麂子等野生动物并不罕见,每一次进山都伴随着风险,但队员们早已习以为常。

2001年,为守护祖辈留下的绿色财富,传承“人养树、树养人”的朴素生态理念,巴珠村妇女自发组建了巡山队;2021年,队伍正式更名为“巾帼志愿服务队”,规模从最初的21人壮大至如今的280人,成为巴珠村落实“三访四察五送”工作、推动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中坚力量。

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深沉热爱的信念,支撑着一代代队员穿梭于茫茫林海。她们是生态“哨兵”,及时制止盗伐林木、盗采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是环境“卫士”,一丝不苟地清理河道、捡拾山林垃圾;是政策“宣传员”,走村串户向村民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更是乡邻的“贴心人”,村里谁家有困难,总能见到她们伸出援手的身影。

巴珠村的绿色发展之路,有着坚实的制度根基。早在2001年,生态保护理念就被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提出“十禁止十提倡”,明确规定禁止农户乱砍滥伐,提倡每户每年种3棵树和使用节能资源。如今,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巴珠村户户安装太阳能、家家使用节能灶,有效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守护了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在山林里巡护,辛苦是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保护这座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55岁的老队员达瓦卓玛的护林生涯已跨越30个春秋。24岁的村民次仁德吉则是看着服务队身影长大的新一代。“和我小时候相比,村里的环境变化太大了。”看到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时常在村里忙碌的身影,她由衷感叹,“她们做的事情真了不起!”

“小时候我跟着阿妈巡山,总嫌她走得太慢。现在才明白,她是在教我怎么观察自然天气的变化。”傍晚,在巡山返程路上,阿仲一边走一边对两个女儿说,“这些知识代代相传,以点滴努力汇成了现在的这片绿海,希望你们也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守护好生态家园。”

本报记者 贡秋次仁 文/图

  • 河口:药旅融合 富裕瑶乡

  • 永德:科技赋能 月季飘香

  • 一支巡山队 护绿二十载

  • 报头

  • 人才资源下沉 帮扶扩面提质

  • 东巴古籍保护修复培训班在丽江开班

  • “珠江之源·和谐之声”合唱比赛举办

  • 治理更精细 城市更美丽

  • 云南玉昆止步足协杯半决赛

  • 景洪市压实党员干部防汛责任

  • 疏堵结合 齐抓共管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