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紧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短板弱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和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帮带作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从医院管理、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县级医疗能力建设、推动帮扶成效扩面增效,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边疆群众的就医路子宽了,幸福感强了。
“最近身体怎么样?我来看看你恢复得如何,准备给你做内固定拆除了。”在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批对口帮扶医疗队成员赵永辉来到病房内为患者娜兴检查恢复情况。一年前,娜兴因在家做农活时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腰椎骨折。经帮扶医疗队协作,西盟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娜兴实施后路切开复位、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等手术,术后24小时患者即恢复下床活动。
过去,西盟县受交通不便、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近年来,依托对口医疗帮扶平台,省内外帮扶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省级医院技术高地优势,精准对接西盟县人民医院的发展瓶颈与群众迫切需求,累计开展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等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骨科、麻醉科等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了及时救治。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西盟县的群众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批对口帮扶医疗队队长沙艳说,帮扶团队通过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帮扶机制,以对口帮扶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有效降低群众的就医负担。
2019年4月至2025年5月,省内外对口帮扶医院先后派出44名医疗队员到西盟县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工作,分别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2名、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13名、云南省老年病医院9名,成立专家工作站2个。其间,帮扶团队足迹遍布西盟县7个乡(镇),完成义诊6768人次,开展手术2458台、手术示教185次,门诊量达26790人次,切实提升了西盟县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了西盟群众的就医体验。
西盟县人民医院门诊量与住院量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家门口”就医。一批批专家团队接力帮扶,他们留下的技术、人才与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持续发光发热。“我们将继续利用帮扶成果,巩固和提升医疗水平,为西盟县域及周边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西盟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罗加惠说。
2024年,普洱市对口帮扶医疗资源全部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中心城区外的9个县全覆盖,“省管县用”医疗帮扶人才以及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人才共计117名专家团队驻扎边疆、服务基层,通过打造省级参培基地、加强薄弱专科建设、强化结对帮带工作、举办院长(队长)论坛活动等措施,探索开展儿童先天畸形整形修复、心脏冷冻球囊消融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强优势专科内涵建设,大力发展整形外科、消化内科等优势特色专科,打造区域化引领示范的特色专科,不断提升县级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促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刁弘智 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