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省持续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落地见效——

守护健康 普惠边疆

本报记者 吕仲先 党晓培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参保人数达4540.42万人、参保完成率达100.01%、享受医保待遇2186.96万人次、医保报销74.18亿元……

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近年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深入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保障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不断落地见效,让无数家庭卸下“病无所依”的重负,切身感受到“病有所医”的踏实温度,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参保扩面惠民生

筑牢健康“基本盘”

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村民钟岩到因意外导致颅内损伤,医疗费用超过8.3万元。作为农村低保对象和脱贫户,他享受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最终个人负担降至4700余元。“我每年都给阿爸买医保,报销后没花多少钱。”钟岩到的儿子如是说。

钟岩到的经历,正是云南边疆地区奋力筑牢全民健康防线的一个温暖注脚。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我省以《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攻坚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引领,全力构建起“高位统筹+部门联动+靶向宣传”的坚固机制,为全民健康织密防护之网。依托“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医保部门将目光精准聚焦于新生儿、大学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关键群体,在各地学校、社区建立“医保流动服务站”,通过社区网格员带着“新生儿参保一件事”联办指南上门服务,让“新手”父母足不出户即可无缝完成户籍登记与医保参保,将温暖送入家门。

“我们始终锚定医疗保障‘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根本目标,纵深推进参保扩面攻坚专项行动,不断筑牢全民健康防线,托起民生幸福底线。”省医保局负责人说。全民参保成果在长效制度保障下持续巩固,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基层动员、单位履责、个人尽责”的参保工作新格局。为了让医保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构建起立体化宣传矩阵。佤语、傣语版政策解读通过乡村大喇叭,在村寨间回响;“医保惠民”专栏、微信公众号高频推送参保提醒与操作指南——政策声音如春风化雨,浸润边陲;楚雄“先难后易”的创新做法在全国交流推广。

全省以“应保尽保”为目标,目前,898.54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为99.83%,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91.8%,守牢了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集采落地减负担

化解群众“药价忧”

“终于能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病房里,来自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村的芝玛在术后第二天,就能扶着助行器稳稳迈步。过去,仅助行器耗材就要近4万元,如今通过多家企业和升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手术耗材费降至7560元,报销后仅需自付3670元。“这个价格就能让我重新正常行走,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芝玛说。

芝玛的经历并非孤例。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高企,曾是边疆群众“看病贵”的痛点。这个比以往便宜了近5倍的全髋关节置换耗材,正是云南省破解高值医用耗材“天价”困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以集采为抓手,全省联动,让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期盼加速变为现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慢病用药保障上精准发力,集采降压降糖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比例由60%跃升至90%,同时大力推进集采药品“三进”——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村卫生室覆盖面持续扩大,4156.04万片/支/袋集采药品进入末端,价值3.23亿元;昭通市成功实现药品自主招采“破冰”,参与的第一批全省联盟集采落地仅两个月,采购额即达5165万元,节约资金近2580万元,预计全年节约超1.5亿元……放眼全省,集采纵深推进的根基,正持续擦亮全省医保改革“底色”。

目前,全省已出台20项改革任务,直击集采、价格、支付等核心领域,累计落地执行77批次药品耗材集采,节约资金近120亿元,形成涵盖1540种药品的多元集采格局。今年上半年,药品和医用耗材挂网采购金额分别达16.99亿元和6.61亿元,预计为群众减负9.44亿元。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周转金预拨标准提至3万至5万元,累计预拨9.71亿元。

异地结算破藩篱

畅通就医“便捷路”

对于边疆地区群众而言,跨地区寻求优质医疗资源曾面临“跑腿报销难、垫资压力大”的困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全面落地,彻底打破了这道藩篱。

“现在去市里的医院也可以直接报销,不用借钱垫资,也不用来回奔波交材料,太方便了。”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户佤族村民高志泰,在2020年7月起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后到孟定镇中心卫生院和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共13次,总费用34.24万元,医保报销28.03万元。

“群众在哪里,医保服务就跟到哪里。”这不仅是工作理念,更是遍布城乡的生动实践,通过简化备案手续、扩大联网定点机构覆盖面、提升结算效率,医保部门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怒江峡谷深处,“医保村村通”工程率先破题,村民足不出村便能“刷脸”结算。这张覆盖全省的智慧网络,已部署1.45万台终端,贯通1.4万余个基层医疗点,实现全覆盖。到目前累计办理业务100.98万件,结算金额超110.44亿元。昭通在浙江嘉兴设立医保服务站、迪庆将服务延伸到移动营业厅的创新之举,让千里之外的云南人同样感受到“家乡服务”的温度。

曾经“参保地限制”的隐形藩篱,也正在被“全省通办”的便捷破除。参保登记、异地备案等25项高频业务,如今在全省任一医保窗口皆可“无差别受理”。从银行网点到高校医院、从保险公司到社区中心,五级医保服务网络将经办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目前,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突破2155.2万人次,“秒结”的便利几乎覆盖全省参保人。

高效经办入基层

提升服务“温度感”

临沧市医保服务大厅里,傈僳族老人捏着医药单据手足无措时,一句流利的傈僳语从导办台传来:“阿老表,医保报销我教你办。”工作人员切换民族母语的瞬间,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在这个聚居着24个民族的边疆市,医保局直面语言沟通难题,精心培养了一批既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又深谙医保政策的“双语医保宣传员”。当民族方言化作无形的服务桥梁,医保经办的“最后一公里”升腾起融融暖意,真切诠释了服务为民的温度。

我省各地立足民族特色,锐意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便捷与均衡触手可及。在临沧、怒江等地,医保服务大厅都配备了熟练掌握当地主要民族语言的导办员,各类宣传资料也印制双语甚至三语版本,确保各族群众“听得懂、办得顺”。同时,医保电子凭证和线上服务平台的大力推广,让群众在“指尖”即可完成业务办理,有效弥合了地理鸿沟,使“零距离”“无差别”的医保经办成为现实。各地还借助互联网赋能“智慧医保”,通过移动终端与线上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不出村”的便捷服务。在国家医保信息化建设支撑下,参保登记、信息查询、异地备案等多项服务已贯通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一部手机办事通”等多渠道,真正实现“零跑腿”。针对经济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分层分类的参保资助政策构建起坚实保障网,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服务触角持续向末梢延伸,更多元的“家门口”办理点不断涌现。多个州市医疗保障局精准把脉群众办事“多地跑”“耗时长”等痛点,创新将医保服务“搬进”银行营业厅,“进一家门,办两家事”的便利获得群众由衷赞誉。普洱市以医保下沉办、“村村通”工程为抓手,建立103个乡级、1081个村级医保服务站,将高频服务事项延伸至基层。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并配发结算终端,边境地区“一老一小”看病就医全面迈入“刷脸时代”,有效化解了社保卡遗失、无智能手机、密码遗忘等常见难题。同时,线上线下渠道联动,有序推进“医保社保关系转移”“就医报销”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落地见效。

一项项精准务实的政策,一件件饱含温度的医保实践,正为云岭大地上的各族儿女筑牢坚实的健康防线,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力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健康动力。

  • 香格里拉暑期旅游持续升温

  • 报头

  •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

  • 守护健康 普惠边疆

  • 王宁王予波与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会谈

  • 省政府党组组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 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

  • 让“上海精神”持续照亮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之路

  • 香蕉园中的耕耘者

  •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 淬炼昆明文旅新IP

  •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向好

  • 托起快乐假期 温暖万千职工

  • 云南下达8000万元省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