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陶述曾日记·耿马之行(1942)》:

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录

邵彦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陶述曾日记·耿马之行(1942)》(以下简称《耿马之行》),就真实记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历史。

陶述曾(1896—1993年),字翼圣,湖北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湖北省交通厅厅长、水利厅厅长等职,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在水利工程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战时期,为打通国际交通线,他参与组织抢修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南部战事不利后,他又奉命破坏之前修筑的公路。《耿马之行》是陶述曾在耿马实施“破路”并借机开展对滇甸边境各土司、各民族的联络工作的日记汇编。从“修路”到“破路”,《耿马之行》记录下的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真实写照;从尊奉“老爹”到效忠“祖国”,流露出真切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从“修路”到“破路”,一切都服务于团结抗战的总目标

1939年,陶述曾奉命参与修筑滇缅公路,修建从昆明至腊戍的简易公路。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大举进军东南亚各国,1942年春,日军攻占仰光并继续向北推进。当日军占领中缅边境城市密支那和腾冲时,陶述曾正在孟拱查勘并部署中印公路施工,其工程队被隔离在缅甸。经过20多天的艰难徒步,陶述曾率领技术人员绕过敌人防线回到祥云。《耿马之行》开始于1942年6月1日,即陶述曾回到祥云的第三天。

历史总是令人唏嘘。为防止日军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进攻抗战大后方,蒋介石亲自部署了滇西破路工程。该工程不出意外地又落在了“修路”的陶述曾身上。陶述曾不无悲怆地写下:“我是冒着蛮烟瘴雨去到敌前,亲手毁坏我自己曾费心血筑成的路。”“修路”也好,“破路”也罢,陶述曾之所以没有退却,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服务于团结抗战的总目标。这次任务还有一个附带任务,就是“下一点功夫联络各土司,使他们对于中央效命”。

事实上,两项任务是并线进行的。“修路”与“破路”,都不是少数几个技术人员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紧密团结当地土司和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只有克服日本帝国主义对各民族关系的挑拨,动员各民族群众主动、自觉地承担起责任,树立起各民族命运与共的理念,方能在精诚合作中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联络土司齐心抗战,见证西南少数民族的爱国之心

陶述曾在接到“联络各土司”这一附带任务后,并不觉得为难,反而“颇感兴趣”。他认为,缅境的土司,“他们的祖先都是中国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把他们看外。我相信他们希望中国好起来的心理也和一般海外华侨差不多,联络他们是很容易的。”在日寇的淫威下,后方盛传滇西土司叛变投敌。陶述曾预判此非事实。他认为,若把滇西土司都视为反叛者、列入对立面,无疑会削弱抗战力量,使日本侵略者获益。即便个别土司投敌,很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事实正是如此,土司罕裕卿被诬陷为投敌,他一见到陶述曾就高兴地说:“我的冤屈可以洗清了。”之后,罕裕卿积极支持抗战并帮助陶述曾联络滇西土司。

1942年7月7日,陶述曾在耿马城组织召开了七七抗战纪念会。参会的有耿马土司罕富廷、孟定土司罕万贤、班洪王代表罕华文、猛角董土司代表罕富寿、缅甸果敢世袭县长杨文炳的代表等,“代表的民族却有汉族、回族、旱摆夷、水摆夷、倮㑩、倮黑、卡瓦、老康、黎索、濮蛮、邦隆、山头、缅甸等十几族。”会后,陶述曾委派曾功武、陈毓汉等向各土司传达会议精神。

果敢麻栗坝土司杨虎臣、猛董土司罕华相接信后,都立即召集地方头人开会,“均热烈拥护七七在耿决议办法”,“表示拥护祖国的决心和归还祖国的愿望”。班洪王胡忠华先是不肯接见曾功武,还将其软禁,后通过其爱妾通译,详释抗战之意义,“忠华感动……召所属十七王行谒见钦差礼,并请代撰电文呈委座,报告拥护中央之决心。”邦隆已投敌并悬敌国旗,但其行政长官马美廷仍派使欢迎陈毓汉一行,并表示:“美廷未尝一日忘祖国。今强敌压境,而国军远在五百里外,不得不与敌貌为妥协……此种苦衷能见谅于祖国云云。”滇缅定界后,永邦卡瓦族土邦划归缅甸。但是卡瓦族土司麻哈“指天誓曰愿效忠祖国”,并拟函给缅境萨尔温江东岸各处酋长,“约一致拥护祖国抗战到底”。

《耿马之行》记事虽仅三个月,文字不过数万,却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少数民族群众齐心抗战的真实写照,无处不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共鸣的时空,它以抗战历史凝聚着集体记忆,以家族情谊维系着情感回归,搭建起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框架和叙事框架。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百年历史经验研究”(21BDJ105)的阶段性成果]

  • 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艾思奇与抗日战争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 报头

  • 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录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