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丹 通讯员 赵毅)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2025年7月各地111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清单,并选取10个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其中,云南28起案例入选案例清单,2起案例获全国推广。
今年7月,我省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暴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引发大量地质灾害。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工作,闻“汛”而动果断转移受灾害威胁群众,多次实现成功避险。本次获自然资源部通报的28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中,有滑坡17起、泥石流8起、崩塌3起。
“腾冲‘7·5’马家村樱桃树滑坡避险”案例中,保山市腾冲市芒棒镇马家村樱桃树小组发生滑坡,由于提前转移群众,避免了2户11人可能的因灾伤亡。发生滑坡地点虽非地质灾害隐患点,但所在区域属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得益于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及驻县技术支撑单位持续开展的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群众防灾意识有效提升,村民发现情况后立即上报,主动防灾,得以成功避险。
“威信‘7·22’罗布社区滑坡避险”案例中,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罗布社区土地组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发生一起滑坡,因预警及时、转移果断、措施强硬,避免了人员伤亡。7月22日2时22分,滑坡发生前,根据威信县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号,威信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按照“1373”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法,对辖区内重点隐患区域群众进行全面转移,在隐患风险未解除前,严禁转移人员回流。镇政府接到通知后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将该消息通知至辖区内居民。22日7时,罗布镇罗布社区土地组居民观察到后山树木倾斜,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随即通过喊叫方式,提醒周边9户38名群众全部进行避险撤离,同时上报情况。乡政府、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逐级接到险情报告后,随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危险区域实施管控。8时许,该区域发生滑坡,方量约21万立方米,造成部分居民房屋受损。此次滑坡发生前,各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了受威胁区域群众“应转尽转、应转早转”,最终确保了群众安全。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通过精细化预报服务,构建了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防灾减灾机制,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提供了决策支撑。下一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认真学习总结成功避险案例经验,进一步压实防灾责任,切实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临灾避险等工作,严格落实“灾害点+风险区”双控要求,不断建强全域全时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