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绿色普洱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宁洱县温泉村:

民族团结 文旅交融

温泉村美丽庭院一角。 本报通讯员 孙语璇 摄

走进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温泉村,只见极具民族特色的门头悬着“惠风和畅”匾额,楹联古朴雅致,两侧竹栅栏间嵌着陶罐花草,美丽农家小院整洁明亮、瓜果飘香……温泉村的美丽蜕变,离不开当地各族群众的携手努力。

温泉村是传统少数民族村落,少数民族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0%,在世代交融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的观念已深深植入村民的心中。温泉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村民们延续有事共商议、团结共发展的互帮互助理念,共同谋划乡村规划提升方案、敲定整体设计图,积极响应参与各项改造、踊跃投身大小事务,齐心协力成为大家的共识。

温泉村抓住乡村旅居热潮,深入挖掘整合茶马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将哈尼族节日与传统民俗相结合,擦亮“哈尼红蛋节”文化旅游名片,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搭建了各民族间的沟通桥梁;以宁洱普洱茶(贡茶)开采节为媒,拓展农文旅发展模式,扩大温泉贰龙山茶产业影响力,推进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促进茶农增收、民族团结进步和文化交融。

温泉村立足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大力发展茶叶、药材等种植,做优特色种植文章,村“两委”积极对接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优化品种结构,探索订单农业模式,努力提升亩产效益,共发展茶叶种植5000余亩、中药材种植200余亩,带动群众、集体经济增收。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发扬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依托现有资源发展农文旅产业,让各民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温泉村党总支书记郭光会说。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王悦 孙语璇

  • 景迈山:茶山云海引客来

  • 民族团结 文旅交融

  • 电力服务为产业增收添动能

  • 报头

  • 打赢防汛抢险救灾硬仗

  • 普洱首个共享灌溉试点项目落地

  • 普春秀:弱肩担重 孝心坚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