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和大理市公安局创新“州、市共建合用”模式,建成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执法监督管理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与全链条监督,打造法治公安建设示范窗口。
自2021年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运行以来,所有刑事案件均入中心办理,行政案件则按“正面清单”优先保障复杂敏感案件办理,截至2025年7月,累计完成讯(询)问18839人次。
“通过中心规范化运行,176件重大疑难案件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危险驾驶案通过‘每周二移送、周四公诉、集中宣判’的速裁程序,实现简案快办,刑事诉讼效率显著提升,推动政法一体化协同。”大理市公安局副局长丁洁表示。
为了确保涉案案件与财物精准可控,该中心下设案件管理中心通过推行“统一审核、统一出口”机制,借助卷宗管理系统实现7909件案件全程可追溯,杜绝“口袋案”“超期办案”。
2024年实体化运行的案审专班,为派出所移交案件查漏补缺,使刑事案件办案周期缩短50%,推动实现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截至目前,中心已向检察机关提请批捕2400余件,移送审查起诉4300余件,案件“出口”质量全程可控。
“涉案财物管理则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建成全省试点的跨部门集中管理中心,划分五大功能区,实现‘一物一标签’全程数字化追踪。”大理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刘志民表示,截至2025年7月,累计保管涉案物品3191件,实现零损毁、零丢失,为执法公正筑牢物质基础。
为确保办案全流程阳光执法,该中心下设的执法监督管理中心,通过引入检察院派驻检察官、驻场律师,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1.4万余份、刑事案件信息3.8万余份,以“阳光执法”接受社会监督,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刘志民介绍,通过智能系统监控警情9.4万余起、案件4.3万余起,发出预警1.5万余条,整改率达95%;定期通报执法问题,下发各类通报700余期,推动规范执法成为自觉。另外,该中心还配备40名警力24小时值守,外聘3名律师提供专业支持,联动医院开通嫌疑人就医绿色通道,完善实战保障。
“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以来,各工作区域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衔接流畅,最大限度满足了‘一站式’办案需求,实现了全链条执法监督管理,整体办案时间大幅缩短,最大限度地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服务支撑做到最优。”大理州公安局副局长杨云波表示,该中心整合31间功能室,为民警提供从入区登记到讯(询)问录音录像的全流程辅助,实现“一站式”办案。
从“一站式”办案的高效便捷,到全链条监督的阳光透明,大理州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规范为基、以科技为翼,为平安大理、法治大理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12月,该中心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23年8月,被大理州委依法治州办推荐参加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单项项目评选,成为展示大理州法治公安建设成效的示范窗口。
本报记者 邓清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