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红塔区龙马山南麓,小石桥彝族乡静静躺在大山怀抱中。曾经出门就是泥巴路的山村,如今路网畅达,带动沿线文旅和蔬菜产业发展,以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乡风淳的新面貌,勾勒出文明创建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
走进小石桥彝族乡,新修缮的北前路、小黄塘路宽敞平整,沥青路面延伸至村落深处,串联起村庄道路。作为全乡路网体系建设的重要干道,2023年以来,小石桥乡先后对北前路、小黄塘路两条进村道路进行了改扩建,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更带动了当地文旅和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交易市场内沸腾的人声,龙马山景区往来的游客,无不是道路建设连通民生发展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彝乡,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更有文明和谐的“温度”。在小石桥乡小玉苗村,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道路旁极具特色的围栏、花园里郁郁葱葱的绿植、民房前新颖别致的景观……这是小石桥乡坚持以工代赈,引导群众投身乡村建设带来的新景象。
通过党建引领、党员践行、全村参与的模式,小石桥乡发动村民进行卫生整治,共建美丽乡村。同时,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民族文化,积极打造“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人居环境提升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在小石桥乡各个村委会的“文明超市”里,货架上摆满洗衣粉、牙膏、拖把、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与传统超市不同,这里的商品是靠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积攒积分来兑换。村民日常参与卫生整治和其他志愿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等,都可收获相应积分并兑换商品。通过“实践活动+积分管理+爱心兑换”的工作机制,全乡23个居民小组实现了环境治理全覆盖,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更成为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郭雨晨 方思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