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琼梅
天山北麓,朝阳之下,棉田如绿海般铺展至天际。来自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棉农们俯身摘除棉株顶芽,动作精准利落。劳作间隙,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劳动的收获和家乡的变化,手机里的照片,定格大家外出务工增收的喜悦。
近年来,禄劝县全力打造云南省“轿子山兴农人”劳务品牌,深化跨省劳务协作机制,通过人岗精准对接、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化输出等,推动产业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及自身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让就业帮扶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支撑。
从故乡到“新天地”:外拓输出促就业
曾经,禄劝县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稀缺,就近就业所能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走出去”向外寻找就业机会,成为破题方法之一。禄劝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持续推动劳动力外出务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禄劝特色的就业增收之路。
2017年初,禄劝县委相关负责人和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2团实地考察。他们了解到当地棉花种植、林果管护等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季节性用工缺口。经过与兵团方面的深入交流与磋商,一份承载着两地合作希望的劳务协作协议,在天山北麓签署,开启了禄劝县劳务输出的崭新篇章。
禄劝县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精心谋划,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力求将外出务工的政策宣传与动员工作做到细致入微,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内心深处。除了通过电视、网络、村口“大喇叭”将转移就业岗位信息、招聘简章等内容广泛传播,工作人员还与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结对子,深入农户家中,一对一帮村民算清“增收账”;借助春节、花山节、火把节等契机,适时召开专场招聘会,搭建起企业与务工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双方在交流中增进了解,让村民们看到外出务工的美好前景,化解他们的疑虑。
禄劝县建立起村、乡、县三级组织对应务工地班、连、团的成建制组织化输出机制,将务工老乡们紧紧相连,即使远离家乡,也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外出务工过程中,可靠的“领头雁”让大家闯荡天山、追逐梦想有了温暖的依靠。来自翠华镇红石岩村委会大石板村的务工带头人陈发贵,累计带动1000余名禄劝籍老乡赴疆务工。他感慨地说:“在实现自己车房梦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量老乡脱贫致富。这一切,都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打工人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并落实了很多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让我们能够安心在外务工。”
从稳岗到稳心:做优服务让大家安心留
11年来,禄劝县翠华镇红德村委会58岁的李开福从当初的一个人务工到如今的全家三代人迁到新疆。“吃住方便,月工资5000元左右。从老家的瓦房到小洋房,家电设备一应俱全,还添置了小轿车,儿子和老伴都成了劳务经纪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务工人员在新疆安心扎根、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禄劝县精心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让务工人员在他乡也能感受到故乡般的“温暖”。
鉴于赴新疆务工季节性强、人员集中等特点,禄劝组建县、乡、村三级干部“护送团”,带队集中护送务工人员,并派驻工作人员长期稳岗,全程协调服务保障,为务工人员保驾护航,确保他们稳得住、有收入。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而言,家乡的亲人总是心底的牵挂。禄劝县持续开展“留守关爱行动”,针对老人看病就医、孩子上学转学等难题,县、乡、村三级安排专人协调解决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禄劝县还创新设立了劳务工作站。站长李辉介绍,工作站不仅提供抵疆接站、临时食宿、协调生活设施等贴心服务,还积极推动改善务工环境,让务工人员工作更安心。
每逢传统节日,工作站会组织大家开展活动,纾解乡愁。今年火把节,禄劝的务工人员还收到了222团四连连队党支部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与真挚祝福,连队居民与务工人员手拉手共舞,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族团结画卷。
“禄劝县驻新疆劳务工作站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好禄劝务工人员。”禄劝县人社局局长仁钦·多吉次仁表示,下一步,工作站将升级为综合服务站,融入党建、民族团结、工会服务等元素,让工作站真正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暖心驿站。
从回乡“充电”到送教上门:异地培训拓宽就业面
7月24日,禄劝县人社局举办的电工与农作物植保员培训班开班,149名学员在务工地开启了技能提升之旅。这是禄劝县创新打造的送教上门异地培训模式。
禄劝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乡的培训对象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身处异乡的工友们虽有强烈提升技能的渴望,却受制于时间与距离,难以返乡参训。为此,禄劝县人社局主动对接222团四连,借助当地务工带头人和联络站,全面摸排禄劝籍务工人员分布、工作状况及培训需求。
结合新疆当地产业实际与禄劝务工者就业方向,最终锁定电工和农作物植保员作为首批培训工种——两者实用性强、就业面广,精准对接新疆产业发展与工人增收需求。禄劝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海艳介绍:“异地培训突破地域限制,是服务模式创新。”此次培训精准抓住生产间隙黄金期,开班前即与用工单位深度对接,锁定安全接电、农机植保等急需技能,确保所学即所用、学了就能增收。
28岁的王飞来自禄劝县茂山镇,今年4月赴疆从事棉花摘尖、西瓜制种等工作。“最近参加植保培训,学了些技术,以后能干的工作就更多了!”对于今后的生活,王飞充满了信心。
王飞的经历,正是异地培训提升个体竞争力、实现稳定增收的生动缩影。从更宏阔的视野看,这场跨越山海的技能输送意义深远:对于务工者而言,“足不出疆”便可提升技能,节省时间与经济成本,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增收;对于用工吸纳地而言,务工人员技能的提升将为当地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活力。
昆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家云评价道:“禄劝在全市率先开展异地培训,领导重视、服务到位,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被动等待劳动者回乡“充电”,到主动跨越千里送教上门,禄劝县以务实创新之笔,书写了提升技能、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的动人篇章。
从输出到回流:返乡群体带来就业新机
在劳务输出与人才回流的动态循环中,禄劝县正书写着别样的精彩故事。曾经,大量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新机遇。
茂山镇法古村村民潘志贵2015年踏上前往新疆的务工之路,靠勤劳与智慧,在2019年成为禄劝县外出务工带头人,先后带领600多名老乡赴疆打拼。几年间,他和老乡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盖起了新房,有的购置了汽车,还有的凭借务工收入成家立业,彻底告别了为吃穿住行发愁的日子。
禄劝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敏锐地捕捉到返乡群体的潜力,每年底都会召集返乡代表和务工带头人召开座谈会。在交流中,他们深入了解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与困难,同时积极宣传返乡创业的各类扶持政策。正是这样的契机,让潘志贵坚定了返乡创业的想法。2023年11月,他返乡注册成立了禄劝全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潘志贵凭借外出务工积攒的资金和积累的种植经验,返乡创业,投入约200万元,在茂山镇斗乌村委会租下600亩土地,大力发展农业种植。
目前,潘志贵的种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使用工人已超2000人次。用工高峰期每天还能吸纳50至60名工人,这些工人主要来自茂山镇,有效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潘志贵的成功并非个例,这背后离不开禄劝县多年来在劳务协作方面的努力。自2017年起,在上海市普陀区和昆明市主城区的大力帮扶下,禄劝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转移就业工作机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协作座谈会、组织岗位推介会以及实施资金帮扶等一系列协作机制,全面深化劳务协作,积极挖掘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禄劝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向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就业。
仁钦·多吉次仁表示,发达地区高新企业云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企业规模大、待遇优,不少地方还有着产学研结合的好生态,鼓励并助力禄劝老乡到这些地区接触新事物、提升技能,一旦这些人才成长起来回流到禄劝,将为当地带来不可小觑的发展助力。
从输出到回流,返乡群体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是新的理念和技术。随着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禄劝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跨省协作绘新景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在222团的棉田果园里,禄劝务工者们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用汗水换来了可观的收入。2017年至今,禄劝累计向新疆转移劳动力超1.28万人次,带回的劳务收入超3.5亿元。这笔资金如潺潺溪流,滋润着山乡大地,显著改善了当地生活——6500多户家庭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汽车。工资性收入在脱贫户家庭总收入中占比超过50%,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
“轿子山兴农人”模式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让全县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的良好态势。2017年至今,禄劝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6万人。
2024年返乡座谈会上,陈发贵动情地说:“以前山里刨食,哪敢想这好光景?是大家用双手从新疆土地上实实在在‘摘’回来的!”
从乌蒙山到天山,一条就业增收路在跨省协作的画卷上不断延伸。这条路,由精准组织铺就,以暖心服务滋养,靠技能赋能加固。天山脚下的万亩农田吐绿、农机驰骋,乌蒙儿女正用勤劳与技能书写新时代的共富答卷。
禄劝的劳务输出版图还在不断拓展,除了新疆,还延伸到上海、安徽、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仁钦·多吉次仁介绍,许多务工者在当地工作五六年甚至十年,已成为企业的老职工,待遇稳定,在当地买房落户。春节时,村子里停满了外省车牌的汽车,这是他们外出就业带来改变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禄劝县人社局积极探索创新,主动作为,与上海市普陀区、江苏省太仓市、湖南省浏阳市、福建省泉州经开区、苏州吴江区等多地签署劳务合作协议,为就业工作开拓了全新局面,年均实现转移就业17万余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完成引导性培训1.8万余人次。
从一枝独秀的新疆劳务输出到多点开花的多地劳务协作,禄劝县在就业增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未来,禄劝将继续深化跨省劳务协作,不断优化就业服务,让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