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手里拿着的这块墙体碎片,眼前就会浮现出那场灾难的惨烈景象,也会想起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握手。”9月6日,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开幕式“全球南方说”环节,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队长、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队长穆树元讲述了今年3月缅甸强震后的救灾故事。
地震发生近40小时,云南救援队在内比都的一处废墟下救出一位名叫杜曼努的老奶奶,她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国际救援队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老奶奶被救出来时,眼睛直直地盯着我们,嘴唇一直在翕动。看表情,她应该是想表示感谢。”穆树元说,他和队友争分夺秒地把老人抬上担架,在移交给医生的前一秒,他用力握了一下老奶奶的手,心里默念:“您要挺住!”
“暖暖的!尽管隔着工作手套,但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脉动。”穆树元回忆说,后来他与并肩作战的缅甸内政部消防司处长吴登吞乌握手时,一句“谢谢胞波”让暖意再次涌上心头。
“奋战9天8夜后,我们要离开缅甸了。内比都市市长丹吞乌将那位老奶奶被救处的一块废墟碎片进行标记,作为纪念品送到我的手中。”穆树元说,大家从告别的握手中,读懂了彼此的心意。“胞波情暖,暖的是握手,暖的是情,暖的是心。”
胞波情谊不断延续。5个月过去,受中方邀请,吴登吞乌和同事吴觉都奥、吴比漂乌走上“全球南方说”故事分享的舞台:“杜曼努让我们转告云南胞波,她一定会好好活着。她还感谢参与现场救援报道的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记者为她送去轮椅。”
6日下午,缅甸参访团前往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昆明基地参观。通信指挥、侦检搜寻、钻掘救援、破拆支护、排水救援、应急保障、个体防护、实训演练等现代化设施装备一应俱全,团员们认真查看、了解,并就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法、小导坑救援法、竖井救援法、顶管救援法等救援案例以及隧道坍塌、地震、防洪排涝等实战演练与昆明队相关人员详细交流。
“救援队形成了相当成熟完善的工作体系,是否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吴登吞乌问。“我们是中国国内首支国家级隧道应急救援队伍,发展至今靠的是自主探索和努力奋斗。”穆树元回答。听完,吴登吞乌竖起了大拇指。
“在缅甸共同奋战时,我们就约定,加强交流互访。借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和中缅媒体双城论坛举办之机,我们把缅甸救援队邀请来了。”“感谢中国和云南省在抗震救援中的无私帮助,缅甸未来也计划成立这样的救援队伍,将进一步与中方交流学习。”参观完毕,穆树元与吴登吞乌代表中缅救援队伍互赠了礼物,他们的手再次紧紧地握在一起。
本报记者 朱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