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非草原到北京交通大学,从校园书声到高铁轰鸣,肯尼亚青年卡里乌用7年青春回应了时代召唤。当东非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贯通他的家乡时,他和无数同胞的人生轨道悄然改变。
在肯尼亚国内,中肯共建的蒙内铁路被人们称为“世纪铁路”,是肯尼亚的交通动脉,更是中非友谊的象征。该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管理,开启了中国铁路全产业链境外落地合作的新模式。
2017年,受益于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框架下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内企业签署的“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卡里乌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2021年毕业后,他回到肯尼亚,在肯尼亚铁路局工作了两年。在工作中,他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于是回到母校继续深造。
“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我们都是受益者。”走下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开幕式“全球南方说”故事分享的舞台,在交谈中得知中老铁路的发展历程和故事后,卡里乌对未来肯尼亚铁路的发展更加期待。
与卡里乌一起上台分享故事的新华社记者、纪录片导演武笛是“世纪铁路”改变当地无数民众人生轨迹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几年前,由新华社出品的三集系列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中国承建蒙内铁路纪实》在海外首播,超过4000万人次观众收看,在肯尼亚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受到当地各界一致好评,海外社交媒体网友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作为纪录片总导演,武笛表示,历时两年的跟踪拍摄中,看到很多人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成为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路相通,到心相通。今天,我们的故事在‘全球南方’的主题下交汇。明天,让我们开启新的旅程,共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她说。
本报记者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