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建设

云南把“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 朱丹) 近日,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出台进一步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聚焦基层防汛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编制等,推动村组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信息化、数字化方式为基层防汛工作减负赋能。

自然村是防汛减灾救灾的最前线,是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等防汛工作机制的基础,对自然村隐患排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能进一步统一全省基层防汛准备工作标准,提升基层防汛应急工作效能。

我省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的总体目标是,以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自然村防汛权责,为基层减负。借助信息化手段压缩预警预报和反馈信息传递层级,减少重复工作,以数字化赋能基层防汛工作。进一步建强村级防汛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上下贯通、一体应对,确保“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细化落实自然村一级防洪保安措施,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

通知明确,要以覆盖所有自然村的转移避险演练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为覆盖所有自然村的“一次排查、一张预案、一轮培训、一场演练”,即:由自然村自行组织对本村防汛风险隐患开展一次排查;依据隐患排查情况划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群众和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防汛转移避险预案;以预案为重点对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隐患点监测责任人等村级防汛责任人开展一轮培训;在此基础上围绕转移避险预案开展针对性演练。同时,省防办制定了自然村防汛培训手册、隐患排查指南、转移避险预案等模板文件,要求基层按照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各级防办加强指导督促,切实打通防汛工作“最后一公里”。

通知要求,各级防办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村委会成员、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应急抢险责任人等村级防汛责任人要全员参与排查、培训、演练活动,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各项活动。要以自然村防汛准备为抓手,全面提升群众防汛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汛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此外,省防办还印发了《云南省自然村防汛应急培训参考手册》《云南省自然村防汛隐患排查指南》,详解“1262”机制,图文并茂普及防汛常识,明确防御要点及注意事项。

  • 水富市:猕猴桃喜获丰收

  • 前7月全省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增长近3倍

  • 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 报头

  •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

  • 实施“数字信息大通道+产业”行动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云南把“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 为您导读

  • 我省构建覆盖孕前到育儿全周期生育医疗保障体系

  • 改革破局 重建生态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