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丽江市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破局 重建生态

本报记者 和茜

9月9日,铃声响起,丽江市一中高一(513)班的数学课开始了。与传统课堂不同,这里不只是教师的单向讲授,更多的是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当任课老师徐体仙提出“如何推导点斜式方程”这一关键问题时,同学们有的凝神思索,有的伏案推导,有的与同桌低声探讨。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公式,更要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徐体仙说。“现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几乎没有了,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校长胡明萍说。

近年来,丽江市第一中学以课堂为切入点,启动了一场“教育生态重建”。这场变革的背后,是丽江市坚定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的扎实实践。通过“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机制,丽江全面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发展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为双翼,展开一场立足边疆、面向未来的育人探索。

改革,从人开始。丽江开通“双一流”高校师范毕业生引进绿色通道,持续扩充优质师资。市县两级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依托国内专家团队开展按需培训,培训覆盖校长、骨干教师、乡村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及新入职教师。

同步推进的,还有教师“县管校聘”与交流轮岗机制,丽江全力推动编制资源在城乡、区域、学段间合理流动;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建设专业化、创新型管理队伍;健全教师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离岗培训或调岗,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提质,丽江市一中率先实施“去行政化”改革:公开选聘校长,实施全员聘任,优化内部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大幅提升运行效率。

“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有理想的人引领有希望的课堂。”丽江市教科所所长杨习武说。

课堂,始终是丽江改革的主战场。丽江倡导教学要素灵活调配,强化集体备课、互动教学、作业设计与多元评价,深度融合数字教育资源,推动高效课堂从“有形”向“有神”进化。市教体部门定期遴选、推广优秀课例,鼓励教师关联学科知识与现实情境,推进课程综合化,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样态。

“老师不再是唯一权威,而是点燃我们思考的人。”学生曾俊媛说,“这样的课堂,我们很喜欢。”

连续3年举办的“高效课堂”大赛,已成为丽江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丽江通过以赛促教、以赛育师,推动教师从“教知识”转向“育素养”,全面激发教学创新热情。丽江教师在省级“高效课堂”大赛中屡创佳绩,正是这一体系成效的体现。

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丽江市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成为全省思政“第一金课”;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6所、特色幼儿园6所,建设劳动教育基地322个;实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覆盖。

丽江还构建起覆盖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中阶段“以入口定出口”,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五率”评价,牵引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为推动教育公平,丽江市组织专业视导团队深入4县1区多所中小学,开展教学督导与评估。视导组不仅走进课堂听课、组织师生座谈,还细致检查教案设计、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更深入食堂、宿舍等场所,全面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推动薄弱学校改进管理、提升质量,切实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此外,以“大阅读”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课内+课外”双线融合的模式,各中小学每周固定安排2课时阅读课,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及读后感分享,培养阅读习惯与思维能力。课外倡导自主阅读与亲子共读,让阅读逐渐沉淀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形成“两本一专”高等教育新格局。全市9所中职、1所高职和2所高校协同培养人才,中职学校采用“3+2”模式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增至87家,为学生拓展实践与就业渠道。

  • 水富市:猕猴桃喜获丰收

  • 前7月全省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增长近3倍

  • 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 报头

  •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

  • 实施“数字信息大通道+产业”行动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云南把“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 为您导读

  • 我省构建覆盖孕前到育儿全周期生育医疗保障体系

  • 改革破局 重建生态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