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马龙区土瓜冲村别有一番意趣。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如今已成为网红文旅打卡地。“农信社的300万元‘七彩旅居贷’3天内授信,犹如一场及时雨。”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鹏感慨道。土瓜冲的蜕变,正是云南金融活水润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旅居云南”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滇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系列特色信贷产品,为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特色农业注入金融活水,助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叫响。
金融创新是赋能农文旅融合的首要突破口。针对文旅产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痛点,多家银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推出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创新“七彩旅居贷”“七彩民宿贷”等系列产品,在马龙区通过“支部共建+整区授信”模式,完成全区488个村民小组30160户农户评级授信,其中土瓜冲村授信294户、金额5025万元,授信率达100%。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基于公安机关住宿业入住数据,结合其他可获得数据,建立授信模型,创新推出“云旅民宿贷”,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期限最长3年,大范围覆盖全省优质景区周边的民宿和精品酒店经营者,有效破解民宿行业融资难题。
服务模式优化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在香格里拉市尼汝村,迪庆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到这里已建和在建17家民宿的资金需求后,组成宣传小组进村入户,对古村落整村授信69户1097万元,其中民宿贷21户406.94万元,让这个藏族古村落揭开面纱。富滇银行在会泽县为当地住宿地标老酒店提供“金旅贷”,无须抵押,60万元贷款助力酒店完成改造升级,实现营业收入翻番。这种“接地气”的服务模式,让金融支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产业带动效应持续彰显金融赋能深层价值。金融支持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升级发展。在丽江,四合五天井的纳西风格八叶良品客栈获得中国工商银行1500万元信贷支持后,入住率保持在80%左右;剑川县沙溪古镇的民宿金樱子张老板通过“七彩民宿贷”获得剑川农村商业银行160万元资金支持,改造后入住率大幅提升。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金融支持从单点突破向全产业链赋能转变的见证。
随着《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云南计划分批建设3000个旅居村,在滇金融机构将持续优化旅居产业金融服务,让“有风的地方”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 杨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