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的集市上,一个特殊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不见有人吆喝叫卖,只见人们排队提问。这是麻栗坡县“兴边人才集市”首次承接医疗领域“订单”,精准响应边境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与心理辅导服务。
猛硐瑶族乡地处偏远,教育、医疗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较少。乡亲们少有机会看专家号,获取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更是不易。猛硐乡群众在“兴边人才集市”上“点单”,希望专家们能在赶集日人流集中时,提供便捷的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兴边人才集市”专家库里的3名银龄医师和1名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欣然“接单”,组成志愿服务小队深入一线提供医疗服务。
“没想到下个单,专家真的来到了家门口,不仅帮我看了老毛病,还教给了我很多养生知识,心里踏实多了。”前来看诊的村民王珍笑着说。
银龄医师刘丕莉说:“‘群众点单、平台派单、我们接单’的模式,把老专家的经验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退休后还能为乡亲们服务,特别有价值。”
近年来,麻栗坡县依托该平台破解边境地区人才短缺难题,通过举办特色人才活动、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持续充实专家资源。目前,专家库人数已从建库时的381名增至435名,还引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广西百色芒果研究中心等省外院所的专家,在农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持续提供助农服务,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本报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刘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