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昆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宜良县:林果经济显生机

秋分至,板栗香。在宜良县北古城镇木龙社区的万亩板栗林中,果农们正弯腰捡拾一颗颗饱满的板栗,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今年种了20多亩‘易栗3号’,亩产差不多300公斤,收成稳得很。”种植户李学金一边装袋一边笑着说。

近年来,宜良县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紧扣“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推动板栗、石榴等特色林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双赢”的振兴之路。

木龙社区是典型代表。该社区8个基层党组织牵头,通过“支部+党员+基地+群众”模式,把技术培训送到地头,覆盖育苗、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全环节,帮助农户科学种果。目前,社区板栗种植户超1000户,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超过5000吨,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产业规模上来后,宜良县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全县组建7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1022户农户;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开发“滇王甘栗”“板栗月饼”等产品,年加工栗仁2000吨、月饼600吨,产品进入全国多家连锁超市,并远销至越南等地。2024年,宜良板栗种植面积达20.43万亩,产量达2.32万吨,综合产值达2.55亿元。

为凝聚发展合力,宜良县持续推动农业科技人才下沉,党员带头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务,形成“多点开花、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从板栗到石榴,从核桃到蓝莓,宜良林果产业正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俏、传得远”。

如今,林果经济已成为宜良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百姓致富梦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小果子正谱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熊明 通讯员 陶桂玲

  • 五华区:博物馆延时开放搭建与市民生活更多连接点

  • 昆明:以开放创新构筑投资高地

  • 报头

  • 抢抓机遇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

  • 盘龙区跻身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

  • 昆明经开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发布

  • 宜良县:林果经济显生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