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

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伴随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馆“一票难求”;文博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工作怀有新期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寒暑假和部分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9月起全面推行个人参观免预约;湖南搭建“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联动传播平台,提高省内博物馆资源流动性……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各地积极探索激活文博资源活力,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

“优化预约方式可以提升服务消费的便利性与用户体验,同时拓展消费的时空边界,释放周边经济、夜间经济与错峰消费潜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认为,此举不仅能直接拉动门票、文创、餐饮等收入,更能培育长期的消费习惯与偏好,为扩大服务消费注入持续动力。

从全球独创的“博物馆奇‘喵’夜”,到上架之后热卖逾4亿元的1200余种爆款文创,再到黄浦江上华丽游弋的“上博号”古埃及文明主题游艇……今年8月落幕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13个月的展期内,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收入达7.6亿元,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

展览的影响力和流量,折射中国当下文旅消费热度、实力和潜力。

此次发布的措施明确支持鼓励“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进商场、进社区、进公园”。

“关键是要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办展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熊海峰说,创新办展、市场化办展并非削弱文博场馆的公益性,而是通过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传播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创年度销售额达亿元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数据显示,除故宫博物院外,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年度销售额在2亿元至5亿元,“爆款”文博文创单品的销售总量动辄超10万件,部分单品的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鼓励文博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文化文物资源库”,明确文创开发范围和创新授权模式;同时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文创研究、生产和分销企业经营主体。

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体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望将日益提高,服务消费的发展重心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体验式消费将成为主流。

“现代科技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更多体验场景和消费空间。科技和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融合,给游客带来更加新奇的体验,让传统旅游目的地焕发生机。”戴斌说。

面向未来,文博消费将不局限于城市、不局限于热门场馆,越来越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博场馆将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熊海峰说。

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 办群众身边的比赛 办群众满意的比赛

  • 台风“桦加沙”影响减弱 广东灾后恢复工作加紧展开

  • 报头

  • 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 “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丛书(2024)”出版发行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宣传挂图》出版发行

  • 8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838起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