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建水古城的红墙,86岁的紫陶艺人徐忠元端坐在电动拉坯机前,指尖轻触陶泥,转盘匀速转动,数分钟后,一把圆润的壶坯初具雏形。
“我学手艺时全靠脚蹬转盘,一天下来腿都木了。烧窑得守着龙窑十天十夜,稍不留意整窑就废了……”徐忠元乐呵呵地说,“现在按个开关就省力拉坯,电窑里温度准得很,10小时就能烧好一窑,省心多喽。”
老匠人的笑容,源于手艺活儿的新光景。“电窑让成品率从70%涨到98%,不仅节省时间还降低了成本。”建水陶园三杰紫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孝成说。
为支持紫陶产业发展壮大,5年间,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60多公里线路、152台变压器,新装真空断路器55台。全县2700多家紫陶企业年产值突破85亿元,7万多人靠传统手艺过上好日子。
紫陶火了,古城的生意也跟着旺起来。当米轨小火车“哐当哐当”驶过水打营村时,拾柒小院的老板李洁正给客人端上气锅鸡。厨房里,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稳定的电力大幅提高了出餐速度。
如今,米轨沿线像李洁这样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卖小吃的阿婆换了电蒸锅,热乎吃食出得快;开民宿的大叔装了智能门锁,客人住着方便又安心……电力跟上了,“慢时光”里的烟火气更浓了,远方的客人也来得勤了。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房车旅行需求,建水供电局在古城周边及主要景点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106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持。夜幕降临时,营地灯光与古城灯笼连成一片,把盏言欢的游客们融洽交流,一点没有异乡的生分劲儿,千年古城正透着新活力。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建水售电量翻了近3倍。这数字里,藏着的是老匠人脸上的笑容、创业者账本上的红利、游客镜头里的万家灯火……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