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 上一版   
下一篇

信息画笔描绘新卷 数字赋能产业跃迁

丽江大研古城内安置的通信设备

中国移动远程 气象监测系统

丽江大研古城内的5G基站

薛颖雯 倪婷/文 杨开林/图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玉龙雪山的峰顶,洒在丽江古城青石板路上。客栈老板郑敏推开木窗,一边用手机查看当日客房预订情况,一边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对院落各处进行常规检查。在200公里外的华坪县芒果种植基地,果农正通过手机App查看果园温度、湿度数据,随后点了点屏幕,启动智能灌溉系统。这些看似寻常的清晨场景,浓缩着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

今年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云南移动发挥科创优势,在产业数字化的主阵地双向发力,打造数字生产力创新策源地。在补齐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底座”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特征,激活数字生产、数字消费两个动力源。

古城焕新韵

网络催生文旅消费新模式

文化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作为云南旅游的升级版,旅居云南建设如火如荼。按照《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云南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特色产品服务旅居场景,深度覆盖营造优质体验,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打响旅居云南品牌,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在丽江,“旅居宽带”项目率先落地,以优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赋能丽江智慧文旅发展。作为云南移动推出的创新解决方案,“旅居宽带”聚焦丽江旅居乡村、民宿、酒店等场景,构建“高品质网络+智慧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针对丽江分散的旅居业态,完成热门乡镇高品质光网部署,有效破解偏远地区网络难题;为合作商户配备智能安防、机顶盒、Wi-Fi6全屋覆盖等工具,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首创快装、快修、快赔“三快”服务,实现2小时响应、30分钟上门的高效运维。

“旅居宽带”自2025年6月上线以来,通过与丽江市旅游民宿与客栈协会共同协作,累计发展民宿客户超4000户,快速步入规模化发展轨道;服务投诉量同比下降68%,“三快”服务承诺更被民宿业主们广为称赞,成为行业服务的新标杆。

为满足高速、便捷以及多样化的网络需求,云南移动在丽江建设5G基站近4000个。针对大研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创新采用宏微协同、立体组网架构,利用4.9GHz频段与3CC场景增强网络容量和覆盖密度。丽江分公司网络部无线网工程师李月蓉介绍:“面对物业协调和古城保护的双重难题,与华为合作部署了超过300个微站,并将5G基站巧妙融入古城肌理,在完美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实现了99%以上的综合覆盖率,下载速率高达2Gbps。”

在大理,云南移动针对环洱海旅游业态,推出“和商务·酒店”宽带套餐及“和商务+千里眼”“商企套包”等解决方案,为酒店、客栈、商铺等提供高品质网络覆盖和智慧应用集成服务。每个客户都配备专属商客经理,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故障2小时响应的高效运维。并对洱海沿线进行了深度覆盖优化,成功打造了一张高速、安全的现代化通信网络。以磻溪村为例,2020年全村仅有9条企业宽带,如今已拥有1000多条移动企业宽带和1200多条个人宽带。网络发展催生了新的旅居方式和消费业态,这个曾经宁静的白族村落,如今遍布文创小店和特色咖啡馆,游客和博主们举着手机在S湾直播、打卡,和远方的亲友分享美丽的风景;旅居的音乐人吟唱着风花雪月的故事,通过直播让世界看到大理的独特魅力……

磻溪村安屿曼客栈老板吴玲玲介绍:“旺季房间全满也不怕网络‘堵车’,遇上小故障,专业工程师最快半小时上门,完全不耽误客人行程。”她点开手机里的和商务TV,“客人可以查看游玩攻略,自助规划行程,不知不觉中也帮助客栈攒下了不少回头客。”

青山出绿电

新兴科技点亮低碳未来

随着能源绿色底色愈发鲜明,产业的数字成色也在持续提升。依托云南移动5G、ICT等信息化技术精准赋能,能源电力逐智向新,通过资源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拉长长板,助力打造绿色制造强省。

坐落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华能物茂“5G+智慧”光伏电站,总投资超33亿元、总装机容量550兆瓦,在云南移动5G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无人化、少人化智慧绿色运维,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一等奖,入选全国能源领域5G应用优秀案例。

该电站内建设了8个5G基站,采用“多频融合+UPF下沉”的方式,提供了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和低时延的网络应用。基于现网光缆部署和5G专网架构,创新使用固移融合方案,当故障发生时可秒级切换到备用链路,为电厂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保障。

华能物茂光伏电站副站长黎剑介绍,电站采用的巡、看、管三位一体智能化解决方案,能有效避免恶劣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并极大减少运维时间和难度。

连绵的山头上,一排排光伏板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黎剑指着停靠在机站的无人机表示:“通过红外成像等功能,任何细微的故障都逃不过系统的‘火眼金睛’,从而确保光伏板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整个电站区域1万多亩,传统人工巡视难度大、周期长且束缚劳动力,现在通过5G无人机只需5至10天就能完成。”

数字化转型推动系统性优化,更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发电量、经济效益、运维效率的提升,减少设备运维费用;实现清洁电力增产19600兆瓦时,碳减排24.32万吨,真正做到“双碳减排”,成为全国能源体系中的典型示范项目。

田园织锦绣

数字化种植结出“黄金果”

近年来,我省将科技农业作为突破口,在以云南移动为代表的领军型通信、科技等企业聚力下,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农业生产要素、产业形态和治理体系,共同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新型基建、数字技术让传统农业焕发现代生机,在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农业强省的征途中,展现出无可替代的推动力量。

以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果子山1000亩数字化芒果种植基地为例:在云南移动数智化赋能下,项目建设了标准化泵房5座、自动控制阀门200套、气象及苗情监测站5套设施,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农业体系;通过5G-RedCap技术传输数据,实时监测果园温度、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为芒果生长提供精准的适宜环境。结合“三农通”平台,嵌入知识库与AI识别应用,辅助农户识别病虫害并制定防治方案。整套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产量提高20%至30%,人工成本降低50%,农药使用成本减少30%至40%。

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国辉介绍:“项目解决了传统种植中靠经验判断、靠人工操作的痛点,不但实现产量降本增收,芒果精品率也明显提升,推动了芒果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

如今,在连绵不绝的芒果山上,68户果农正享受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芒果种植大户付兴航站在监测站前欣慰地说:“以前这个时间,我们得背着沉重的药箱满山跑,现在靠着‘电子眼’,坐在家里就能管好果园。”

夜幕降临,古城灯火渐次亮起,RedCap摄像头在空无一人的园区内静静地监测着每一个角落,果园的传感器还在继续守护着累累硕果,而光伏板吸收的日光能量已通过特高压电缆传输到千家万户。云南移动将以创新为笔、融合为墨,让数能乘万物,让数可享未来,持续推动我省产业、经济、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向上攀升。

  • 信息画笔描绘新卷 数字赋能产业跃迁

  • 西盟:边疆人民心向党 阿佤山交出民族团结新时代答卷

  • 报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