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前,2025云台中秋茶话会在昆明举办。全省有关部门、州市、高校代表和在滇台胞、台商、台青、台属代表等200余人欢聚一堂,共迎中秋佳节、共叙亲情友谊、共同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扎根云南的台湾同胞而言,虽身在异乡,却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传统融入日常生活,用行动诠释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在台湾,中秋是家家户户的烤肉香;在云南,中秋是火腿月饼里的家味道。”昆明市台联兼职副会长、昆明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董美珍提起中秋,眼角满是笑意。21年前,她从台湾来到云南,如今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虽然我在台湾长大,但我们的中秋习俗同根同源,都是怀念祖先、家人团圆。”她笑着说,“在台湾,我们中秋节会烤肉,每家每户围在一起,彼此间分享近况,边烤边聊,还会品尝清甜的柚子和香浓的月饼,这成了我们特有的团圆方式。”到了云南,她依然保留着这份热闹,不仅会和自己经营的“甘草源茶餐厅”的员工们一起用餐过节,慰劳离家远的年轻人,还会给远在上海、南京学习工作的两个儿子寄去云南火腿月饼。“孩子在台湾出生,却在昆明长大,最爱这口火腿月饼的咸香,寄去的不只是月饼,还是家的味道。”
董美珍的中秋,还藏着文化交融的巧思。她牵头成立的“甘草源演出团”,总在节日里为两岸同胞带去温暖。去年中秋,团队表演了《高山青》,把台湾高山族的风情搬上舞台;今年,他们又编排了《月圆花好》,将云南与台湾的音乐旋律糅在一起,连来自台湾花莲的朋友都主动加入到演出中。“我们还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艺术不分两岸,心意也不分。”董美珍说,中秋的团圆不只是家人相聚,更是两岸同胞的心连在一起,就像她的餐厅,成了台胞与大陆朋友交流的小据点,“有空来尝尝台湾香肠,听听我们的歌,就像一家人一样。”
“两岸一家亲,团结一条心。”茶话会现场,从丽江来的台胞夫妇游纯瑜、谢学飞创作的歌曲《两岸一家亲》现场首唱,歌声里寄予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想,将爱和温暖在音符翻飞间传递。“中秋的月亮照着台湾,也照着云南,音乐能把这份团圆的心意传得更远。”游纯瑜说道。
2016年,台湾音乐人游纯瑜来到云南丽江,并与丽江唱作人谢学飞喜结连理,从此便留在了这片土地。丽江的好天气、云南人的热情,让她连回台湾都有些“水土不服”,“妈妈总笑我,说我好像是在云南长大的,回去连空调都吹不惯。”游纯瑜笑着说。
如今,夫妇两人在音乐教学之余,还投身公益事业。他们教山区孩子唱歌,用音乐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还常把身边的故事写进歌里。“带着孩子们唱歌时,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特别满足。”两人相视一笑,笑容里有奉献的快乐。
两岸相通相融的情谊,在吴冠颖身上体现得更加深刻。今年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她,因茶与云南结缘。“我从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接触花艺与茶道,习茶的时间有二十多年了,除了接触台湾文人茶道以外,也曾修习过宋代点茶法与茶百戏。”吴冠颖分享道,“在云南生活5年,我喜欢用茶与花传递心意,以活泼诙谐的方式与更多年轻人分享茶与花的美。此外,我也与外国友人分享中国的花艺与茶道,让更多外国人接触中国文化。”
“‘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两岸同胞在云南这片热土上亲如一家的生动写照。”吴冠颖感慨,“我将继续扎根云南、奉献云南,为促进两岸交流融合以及云南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祖国大陆奋斗的台湾乡亲,我们千里结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记者 张敏 罗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