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宏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此过程中,云南媒体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主阵地和国际传播的试验田。2025年中秋节之际,云南媒体分别赴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策划落地特色中秋活动,围绕“月圆中秋・心联孟越柬”主题,把中秋佳节成功打造成为三国“心联通”的桥梁。
今年正值中孟建交50周年、“中孟人文交流年”、“中越人文交流年”和“中柬旅游年”,“皓月如‘孟’”中秋欢聚日活动和“港口之夜”孟加拉国青年云咖会的举办是中孟友谊和“中孟人文交流年”最真实、生动的体现,通过两国青年相知相亲传承两国传统友谊,为双方友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中越以中秋为媒、以文化为桥,通过举办“天涯共此时——彩云追月・睦邻情深”中秋文艺晚会和“‘月’来越好 中秋欢聚日”主题市集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与信任,把中秋活动打造成为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两国人民心灵的对话;同期,在柬埔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国庆招待会、“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茶和天下”·雅集暨中柬“锦SHOW丝路”非遗主题日活动、“彩云追月·睦邻情深”中秋联谊晚会等一系列中秋活动,不仅开创了两国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新局面,还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的贡献。
追溯历史,云南与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三国颇具文化渊源,既有历史通道的“畅通合作”,也有民族、宗教与乐器的“一脉相承”。正如云南人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经吉大港,用滇产的铜器和药材换回孟加拉国的珍珠和棉布,至今孟加拉国驻昆总领事仍把这段“云南人首开友谊”写进国庆致辞;还有云南中西部本是“原生铜鼓核心区”,东山文化铜鼓在此出现,是百越文化共同记忆,越南岱族青年也同样爱敲青铜鼓,鼓面纹路与云南东山文化铜鼓几乎“复制粘贴”;再有吴哥窟回廊,阿普萨拉舞者脚踩铜钹、手击象脚鼓,乐师所用傣镲、象脚鼓与西双版纳节庆现场一模一样。
“点燃灯火,传递月饼,举杯邀月,中孟越柬情谊绵。”2025年在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成功举办的中秋活动,以中秋为钥,以共通文化与旅游为弦,更以“爱心行”这样的生命工程为基,奏响了人类文明互鉴的动人旋律。此时此刻,中秋已不只是“海上生明月”的传统节日,而是一条连通“情感丝绸之路”的空中走廊。
中孟越柬四国以月为媒、以节为桥,用一场民心相通的“中秋秀”,把“铁杆情谊”从官方文件谱写进人民的日常生活。游客们不必在意文化差异,只需在熟悉的节日氛围里共同举杯、赏月、交友,由此完成一次“心联通”的跨境旅行。当航班起降成为文化走廊的节日常态,四国的“民心之桥”也在文化共鸣和温暖情谊中愈发通畅。至此,这场以中秋佳节为纽带的文明对话,不仅点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路,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跨文化合作的新范式。期待下一轮圆月升起时,更多的游客可以循着月光轨迹而来,把多种多样的“情感丝绸之路”故事继续写进南亚东南亚,写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辽阔长空。
【作者系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