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片区构建多维立体监测网络——

人技合力守护野生动物

近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布设在哀牢山的多个红外相机点位及固定监测样线上,均监测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我们已在楚雄片区累计记录到256种野生动物,其中哺乳类36种、鸟类200种、爬行类20种,较2021年底监测记录到的173种增加了83种。”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科研监测科工程师张志强介绍,通过长期监测,目前,管护局已基本摸清楚雄片区内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3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状况。

近年来,为系统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并为科学制定哀牢山保护区建设、管理及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科研监测团队通过整合优化监测技术、科学构建并系统实施野生动物监测保护体系,有效提升保护区野生动物管护能力,构建了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多维立体监测网络。

自2017年以来,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在保护区开展了28条固定动物样线的持续监测,通过定期、定样线、定方法调查,重复获取物种遇见率和相对多度等关键指标,确保调查数据的长期可比性与历史调查序列完整性,为分析种群长期变化趋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片区范围内,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科研监测团队按公里网格(1千米×1千米)科学布设310台红外相机,实现了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高覆盖,有效提高了不同海拔梯度、植被类型、生境单元的野生动物监测覆盖率,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特别是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在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长尾雉、林麝集中分布区域加密红外相机布设,安装声纹记录仪、视频监控摄像头,建立观测点,组建专业监测队伍,对关键物种及栖息地开展常态化监测,为实施栖息地严格管理和制定关键物种的专项保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做到关键物种及栖息地监测的精准聚焦。

多维立体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使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管护成效逐年显现,不仅监测记录动物种类明显增加,关键物种种群数量也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片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内分布有西黑冠长臂猿61群、14只独猿共约270只,通过近5年对该物种两个种群开展持续监测,目前已发现新生幼猿4只,2只成年个体离开原家族群组建新的家族群。关键物种分布记录点位逐年增多,体现了保护区内关键物种分布范围扩大和种群数量呈现一定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4年,红外相机和固定动物样线监测结果显示,哀牢山保护区楚雄片区内林麝年度分布记录点位从23个增至42个,黑颈长尾雉年度分布记录点位从9个增至21个,毛冠鹿年度分布记录点位从27个增至35个,白鹇年度分布记录点位从99个增至120个。

本报记者 吕瑾

  • 废弃矿山变身绿色粮仓

  • 以绿制绿激活发展引擎

  • 报头

  • 人技合力守护野生动物

  • 昆明发布上半年营商环境创新案例

  • 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劳动争议调解员技能竞赛闭幕

  • 城市向新向绿 家园添景添暖

  • 知识产权就在我们身边

  • 维西:从闭塞山乡到生态福地

  • 富宁县首个乡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成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