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请问我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洪云波:“十四五”规划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紧扣高质量发展和“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大经济”开创新局面,全省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2024年达3.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5万元。
“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建成374个边境幸福村。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不断深化,生态绿色成为云南最具魅力的标识。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中老铁路成为我国直抵东盟、联通欧洲的一条战略通道。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教育强省、健康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网进一步织密。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安全发展实现新提升。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
记者:如何看待5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
洪云波:5年来,我省抓住转型升级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促进增长路径、投资增长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是一体推进“三大经济”。资源经济不断壮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5%左右。园区经济集聚成势,口岸经济彰显活力。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24年的13.3∶32.8∶53.9。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三是投资结构转型取得新成效。产业投资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主引擎,产业投资占比从2021年的30.6%提升至2025年1至8月的53.7%,其中工业投资占比实现倍增。全省投资增长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带动向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协同驱动转变。四是低碳转型含“绿”量更高。“十四五”规划以来,新增绿色能源装机超6000万千瓦,2024年绿色电力渗透率达88%。五是创新驱动动力更足。对重点产业制定科技创新支撑方案,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云南如何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能?
洪云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省仍处于充满挑战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
向创新要动能。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工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行业数字化水平。推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群集聚发展,巩固提升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构建有效的市场体系。
向开放要动能。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沿边产业园区作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强澜湄流域国际合作,深入推进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推进制度型开放。
向区域发展要动能。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与成渝、大湾区、长三角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等领域合作。深化沪滇“16+16”重点园区合作共建。培育壮大昆明都市圈,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牵引带动省内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