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魅力大理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龙“金豆豆”铺满富民路

白芸豆成为山区群众的“金豆豆”。 本报记者 李丽 摄

秋分过后,海拔2500米的云龙县关坪乡高明村委会炼场村民小组实验基地里,连片的白芸豆长势正旺,一个个豆荚饱满厚实,部分已超过手掌大小。

“这不起眼的小豆子,如今是山区群众的‘金豆豆’。”大理大学副教授苏子峰站在地里仔细查看豆荚生长情况,手里拿着记录本仔细核对数据。作为高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团队在这里开展48种白芸豆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通过尝试不同施肥、不同管理模式,为云龙县白芸豆产量与品质升级寻找更优路径。

近年来,云龙县将白芸豆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云龙县白芸豆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整合云南省农科院、大理大学等科研力量,开展高产稳产种植技术攻关,并在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一场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变革自此在高寒山区铺开。

苏子峰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围绕高海拔、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目标持续攻关,总结出起垄覆膜、株行距定植、科学施肥、修枝打顶、提升插杆高度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准破解传统种植的痛点,示范区白芸豆亩产从过去的130公斤提升至260公斤以上,2024年试验田亩产达到286公斤。同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采用无人机喷洒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有效保障了白芸豆的绿色生态品质。

2021年起,云龙县依托大理大学定点帮扶云龙的技术优势,整合云南省农科院技术力量,在关坪乡开展高产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并引进高产新品种“芸白3号”,将白芸豆平均亩产提升至288公斤。积极推广高产白芸豆种植,全县还建成保种繁育、高产示范等5类基地,推广绿色高产技术6000余亩,打造出7个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云龙县积极探索“芸豆—豌豆”“芸豆—中药材”等套种模式,在大幅提升土地产出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冬闲田闲置问题。此外,白芸豆与辣椒轮作等新模式也取得可喜成效,为拓宽高寒山区群众收入渠道探索出了新路径。随着品质提升和市场认可,2024年,“云龙白芸豆”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购价攀升至每公斤16至20元,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产业链的延伸则让这颗“金豆豆”的增值之路越走越宽。2024年10月,投资350万元的白芸豆高原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在云龙建成投产,日加工能力达40吨,还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白芸豆收购和代加工。云龙县还引进云南天保桦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建成白芸豆胶囊GMP生产线,推动白芸豆产业从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目前,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生产线投产后,预计日加工胶囊57.6万颗,每年将消耗660吨白芸豆,满产后产值可达1.1亿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云龙县着力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构建起“党支部+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有46个合作社、2家农业企业参与白芸豆种植,带动农户超8200户。以白芸豆为主营业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接省内外相关企业洽谈合作,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签订订单800余吨、销售额近1400万元,惠及农户1570多户。

本报记者 李丽 赵丽槐

  • 永平核桃的破局之路

  • 李家庄苹果飘香

  • 云龙“金豆豆”铺满富民路

  • 报头

  • 秋风起 秋收忙

  • 大荒地黄瓜满篮

  • 报脚

  • 稻浪翻滚 秋粮满仓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