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艳 刘凯 郑文芝
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文山烟区作为云南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近年来以采烤提质、绿色转型、暖心服务为主线,通过技术、模式和服务创新,积极打造专业化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烟叶产业从传统粗放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促进从田间到烤房的全链条专业化变革,以“科技+服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采烤提质精细功 精准监测定时机
“以前采烟全靠经验,熟没熟全凭眼睛看,忙到半夜编烟入炉,烤坏了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现在不仅有烘烤辅导员田间现场评估烟叶成熟度,还有专业队帮着采收编烟,我们省心又增收。”望着烤房里金灿灿的烟叶,丘北县天星乡烟农李啟国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文山烟区聚焦烟叶生产中烟农劳动强度大、烘烤质量不稳定、用工矛盾突出等痛点,以成熟采收为突破口,以专业化服务为抓手,通过精准监测、分类作业、专业化服务等举措,让烟叶采烤从“靠经验”转向“讲科学”,让烟叶产业焕发新活力,也让烟农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烟叶成熟度是决定烘烤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差一天采收,品质可能就差一个档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科工作人员介绍,以往烟农自主采收时,常因对成熟度判断不准导致抢青采烤或过熟采烤,不仅影响烟叶品质,还增加烘烤损失。
为破解这一难题,文山州积极构建以管理提升为主的队伍建设体系,配齐首席烘烤师、烘烤师、烘烤主管、烘烤辅导员四级技术指导队伍,按照网格化烘烤管理模式,通过烘烤辅导员田间现场查看,对达到成熟采收要求的烟叶发放“准采证”,明确采收部位和完成时限。
在丘北县树皮乡矣得村红脸山连片种植区,烘烤辅导员冯正波向烟农赵富恩发放“准采证”。“只有采收适熟的鲜烟叶,才能烤出质量好的干烟叶。”冯正波说,如果采了欠熟的烟叶,烤后就会出现平滑僵硬、青杂烟多等问题。
拿到“准采证”的赵富恩安心地说:“有了这张证,再也不用纠结啥时候采烟了。专业队还会提前通知采收时间,我们跟着安排走就行。”
截至目前,文山州已累计开具“准采证”10万余张,精准指导采收烟叶108.7万担,烟叶成熟度达标率较往年提升3.2个百分点,从源头为烘烤质量筑牢根基。
分类作业提效率 打造专业服务样板
“以前采烟、编烟全靠家里人,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装好一炉烟叶要忙到晚上9点多。现在专业队来帮忙,分类采收、分类编烟‘一条龙’服务,采编装好一炉烟叶下午4点左右就能完成。”说起专业化服务带来的变化,砚山县平远镇烟农何建赞不绝口。
为保障烘烤时节用工稳定,文山州持续拓展专业化服务范畴,以合作社为主体,整合当地富余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考核上岗,形成产业工人队伍,开展“烟叶采编装+烘烤”的“半托管式”“全托管式”服务,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在采收环节,通过专业队严格成熟度采收和运用小型机械集中运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烟叶成熟度均质化水平;在编装环节,由专业队统一分类编烟和机械上烟,可以有效解决分类编装不到位的问题;在烘烤环节,提供稳定可靠的专业化服务队伍,确保烤季有工可用。”砚山县大新烤烟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小灿介绍。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采收烘烤的时候请不到人,现在全都交给合作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高了,损失少了,我们的收益也更稳了。”烟农何建笑着说道。如今,“采编装”专业化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烟叶采收效率,为烟农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让烟农能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田间管理和烟叶分级,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务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细化管理促提质 书写增收富民答卷
“以前自己烤烟叶,温湿度把控不好,一炉烟常损失近千元。现在不仅升级了电能烤房,可以根据烟叶烘烤的不同阶段精确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还有专业烘烤队盯着,烟叶品质更有保障。”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烟农李俊春看着烤房里色泽鲜亮的烟叶,难掩喜悦之情。
文山州将成熟采收与烘烤管理紧密衔接,从细节入手筑牢烟叶品质防线,让好原料真正变成好收益。在烘烤环节,按照“首席烘烤师—烘烤师—烘烤主管—烘烤辅导员”四级网格管理模式,组建专业化烘烤队伍3606人,对烟叶烘烤实行包片负责制,确保责任到户、到炉、到人。
同时,积极推广专业化烘烤模式,并对参与烟叶专业化烘烤队伍组建的烟农给予补贴。今年以来,合理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科学测算专业化烘烤收费标准,狠抓技术落地落实,着力发挥专业化烘烤示范带动作用,降低烟叶烘烤损失。
2025年,文山州推广专业化烘烤48.41万担。以砚山县小新烘烤工场为例,推行“采编装烤一体化”模式后,烟叶烘烤损失较烟农自烤平均降低0.91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可为烟农减少损失7.2万元,且烤后烟叶油分、色度等均有明显提升。
如今,“专业服务省心、提质增收放心”成为文山烟区烟农的共识,烟叶产业正以更优管理、更实效益,书写着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