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座座烤房安静伫立,不见往日浓烟滚滚,也未闻煤灰呛人味道,只有燃烧机轻微的运转声和热泵设备稳定输出的暖风。
按照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产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烤房改造及建设,将绿色烘烤从技术概念转化为烟农的行动自觉。
智能升级赋新能
解放双手提品质
新能源烤房带来了多重效益。在环保效益方面:电烤房烘烤烟叶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零排放,文山州2023年至2024年建成的996座电能烤房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64.91吨、二氧化硫排放113.68吨、氮氧化合物排放56.84吨、粉尘排放1037.72吨。在经济效益方面:电能烤房专业化服务模式相比生物质燃料专业化服务模式,在采收、编装、烘烤三个环节,每公斤烟叶可降低成本0.5元,相当于每炉烟叶可降低成本336元。在品质效益方面:精准的温湿度控制使得烘烤出的烟叶颜色更均匀、油分更足、香气更纯,黄烟率大幅提高。电烤房黄烟率平均在97%以上,干烟单叶重量增加0.5克左右,每公斤干烟叶能提高均价3.2元左右。
新能源烤房不仅改变了能源结构,更带来了烘烤方式的智能化变革。丘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聚焦梳式烟夹推广、自控仪设备、温湿度智能调控等创新举措,严格按照“六步三关”烘烤工艺进行科学烘烤,显著提升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为烟农减负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型烟夹的引入极大程度减少了烟农编烟的用工量。这种烟夹能适配不同厚度烟杆,夹持牢固又不伤叶。推广后,烟农单人日均编烟量大幅提升。
为推动烟叶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文山烟区在烤房建设及烟叶烘烤生产各环节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当前,密集烤房自控仪设备适用于各类密集烤房,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和高性能单片机技术,内置多样化的烘烤曲线,灵活适应不同地区和烟叶品种的烘烤需求,并实时追踪烟叶在烤房内的温湿度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指标,系统就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烟农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
“我们只需把编好的烟叶放进烤房,后续啥都不用管,省时又省心!”烟农段康清笑着说道。随着绿色智能烤房的广泛应用,曾经烟熏火燎、半夜添煤的烘烤场景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指尖轻点、坐观金色”的现代化农业新图景。
资源共享强队伍
专业烘烤增效益
新能源烤房的推广促进了烤房资源共享和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砚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推广烟叶采烤一体化模式,秉持集约低碳的技术发展理念,以专业化烟叶烘烤队伍作为破解“烤不好”难题、守护烟农“钱袋子”的金色钥匙。
传统的粗放式烘烤指导难以满足高品质烟叶生产的需求,必须转向更为精准、高效的“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模式。专业化烟叶烘烤队伍由具备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农艺师、烘烤专家组成,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握不同田块、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特性,针对烘烤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快速诊断问题根源,精准施策,化身解决“烤不好”问题的“急救专家”,最大限度减少烟农损失,为每一位烟农量身定制专属的烘烤方案。
从装炉密度到温湿度曲线的精细调控,从变黄期到定色期的精准把握,他们提供的是贯穿烘烤全过程的精细化技术跟踪与服务,将科学的烘烤工艺转化为烟农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用指南,从根本上扭转凭经验、靠感觉的传统模式。
与此同时,大力培育职业烘烤师,组建反应迅速、技能过硬的专业化烘烤服务队伍,是实现烟叶烘烤减损增效的坚实保障。这些经过系统理论培训和严格实操考核的烘烤师,或穿梭于密集烘烤工场,或服务于分散的烟农,直接掌控烘烤过程,确保每一炉烟叶都能在最优的工艺曲线下完成转化。
一支专业化烘烤队伍不仅是技术的传播者,更是现代烟草农业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双手和智慧,将复杂的烘烤工艺转化为稳定产出的生产力,守护着从绿叶到“金叶”的完美蜕变。
暖心服务解民忧
下沉服务到田间
金秋时节,烟叶飘香。走进各烟叶收购站,一辆辆载满“黄金叶”的车辆正有序驶入。与往年不同的是,广南县珠琳烟叶收购站少了烟农排队等候的杂乱与焦虑,收购现场井然有序。
为了便利烟农交售,缩短烟农交售时间,分级质量可追溯,自烟叶收购工作启动以来,广南县以“入户指导+集中分级+统一交售”为主题,改写传统的烟叶收购模式,全力确保烟叶收购平稳、有序、高效运行,以暖心的专业化分级服务助力烟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添柴”助燃。
近期,烟叶采烤刚结束,又迎来考验“指尖功夫”的分级季。老话说:“种是金,烤是银,分级是个聚宝盆。”为打通服务末梢,让更多烟农掌握分级技术,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各烟农专业合作社提早谋划,由烟站和合作社组成入户初分指导队,变集中培训为上门服务,深入农户家中、分级场所,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烟叶分级精准指导,确保“好烟分出来,卖得好价钱”。
“以前靠经验分级,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好烟叶会混进低等级里,自然就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人上门服务,学会了技术,好烟能分得出来了,卖的价钱更高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莲城镇平山社区烟农汪绍能说道。
为确保入户初分指导真正落地生根,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自主开发“入户初分指导打卡”小程序,将小程序生成的有效打卡率、时长达标率、位置真实率、任务完成度等核心数据纳入合作社对初分员考核指标、评优评先、末位管理的核心依据。
2025年,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通过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入户初分指导员102人,均通过初分员小程序进行打卡上岗,累计指导烟农5600余人次,服务时长1600余小时,有效解决了“烟农想分级、不会分”的困扰。
创新模式优服务
收购流程更畅通
步入广南县珠琳镇吊井村站外分级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分级现场,只见专业分级台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醇厚的烟草香气,片片黄金叶在分级员手中摊开,他们全神贯注、目光如炬,按照“一摊二挑三归类”的分级要求,手法熟练地剔除青杂叶片。凭借对叶脉叶形的精准观察,以及对叶片厚度的敏锐触摸,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烟叶部位区分与身份判定,每一片烟叶都能在“火眼金睛”下找到专属“位置”。
为优化烟叶收购流程,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对传统站点一体化模式进行改进升级,结合实际,在全县3个烟叶收购站推行100%站外分级点收购模式,各站外分级点的分级组长通过“云追站外分级”小程序进行初分和预约交售,当站外分级的各项流程结束后,烟叶将运输到烟站由烟站收购人员进行验级、定级、扫码、过磅、入库等一系列操作,整个流程一气呵成,高效而顺畅。
为确保暖心服务模式真正惠及烟农、发挥实效,对烟农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烟叶分级质量动态调整烟农为固定分级或流动入户分级模式,减少烟农初分至交售的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分级收购效率,提升烟农种烟效益,真正做到了服务贴心、烟农安心。
“今年我们全站有序有力推进收购模式转变,实行站外分级点交售模式,进一步优化烟叶收购流程,有效缩短了烟农交售时间,提高了收购效率,自收购以来每日收购进度均保持在2.5以上。”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珠琳烟叶收购站站长张明介绍道。
者太乡三卡村烟农胡凯感慨:“往年,来回路程加上交通不便,每次交烟都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分级点就设在家门口,来回只有一两公里,可以实现在家门口交烟,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这是真真切切惠及了我们广大烟农的好政策。”胡凯的话语,代表了众多烟农的心声,也充分体现了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这一暖心服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16个站外分级点,拥有专业化分级队伍200人,服务烟农894户,通过这一暖心服务有效提高了全县烟叶收购效率。
数字赋能强追溯
安心交售有底气
“扫描这个二维码,这包烟叶是谁指导分级的、分级员是谁、什么等级,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在广南县珠琳烟叶收购站的收购区,工作人员正展示烟包包装上的溯源二维码。溯源二维码背后,是当地为确保分级质量精密织就的责任网。
烟农在站外分级点完成烟叶分级后,通过小程序为每一包烟叶生成专属二维码,二维码内关联分级人员、分级时间、烟叶产地、部位、初检等级等核心信息,实现“一批一码、码随烟走”,杜绝分级信息造假。
“云追”站外分级小程序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二维码将烟叶分级全流程信息数字化、可追溯,从根源保障分级质量,提升产业运转效率,成为破解基层“微腐败”、实现产业效率与公平双提升的数字化关键抓手,为烟叶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让烟叶产业在效率和公平上实现双向突破。
近年来,文山烟区聚焦烤烟产业中的分级难题,以“入户指导+集中分级+统一交售”的专业化分级模式,为烟农减负、为产业增效,让烤烟收购从烦心事变成顺心事。
从“准采证”精准指导采收,到新能源烤房绿色智能烘烤;从专业化服务队上门服务,到数字化分级收购平台全程追溯,文山烟区正在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用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这场变革不仅提升了烟叶产业的质量效益,更改变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方式。当指尖轻点即可完成烟叶烘烤的智能调控,当家门口的分级点让烟农不再奔波,当每一片烟叶都能在精准分级中实现最大价值,科技的力量正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规模化是基础,专业化是保障。未来,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将继续立足烟区实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化绿色转型,完善服务体系,让烟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让金色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报通讯员 张艳 刘凯 郑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