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承韩) 10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专场,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省航产投集团公司和省邮政管理局全面介绍了我省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与务实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成规模总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综合交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全省新增4个州(市)通铁路,14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205个乡镇通三级公路,2个通用机场建成,金沙江—长江水运通道实现贯通。乡镇(街道)通三级公路比例等11项“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提前实现,公路网总里程等9项指标将于年底前完成。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58公里,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达到11000公里,均居全国第2位,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4.8万公里和2758公里;新昆楚大、丽香、临清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五出境”公路通道云南境内段实现全程高速化。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222公里、新增989公里,其中高铁1212公里、新增107公里;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000万人次,运输货物达6900万吨。省内运营运输机场15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开通航线640条,国内外通航点达186个;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31个,基本覆盖了南亚东南亚政治经济重要城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359公里,新增251公里,港口总靠泊吨位增长22%,达4万吨;水富港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关累港口岸开通国际客运功能。
立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我省持续深化优质服务创建,各地机场、火车站、公路服务区融合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改造升级场站环境,结合春运、暑期、小长假出行特点优化服务流程,“晚安长水”过夜服务、“易畅转”旅客联程运输、“星光·澜湄号”跨境旅游列车等特色IP出圈、出彩。去年,全省平均每天发送旅客150万人次、运送货物408万吨、寄送快递527万件。今年暑假和国庆中秋假期,全省累计发送旅客超8000万人次,彰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办好交通惠民实事,民生实事成效可感可及。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1万公里和1423座危桥改造;新增城乡公交线路420条,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1.02万个,县到村派件时间由2至4天缩减到1天左右。12328热线累计服务620万人次,工单办结率99.2%,群众满意度达96.5%。通过实施分车型、分时段等差异化收费措施24项,累计减免高速公路过路费168.6亿元。
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结合云南地质条件开展科技攻关106项,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社会科学技术奖28项,有力支撑了玉楚高速绿汁江大桥、丽香铁路哈巴雪山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等一批世界级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交通感知网络建设,建成22万公里专业公路数字地图及澜沧江103公里电子航道图,实现公路长大桥梁隧道动态监测。成立云南省交通行业级大数据中心,整合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25类220亿条业务数据,持续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修订完善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办法,完成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规范行政裁量权,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交通运输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流程压减70%以上。全覆盖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组建两类群体党组织334个,覆盖司机党员6500人。健全司机群体常态化关心关爱机制,建成司机之家54个、出租车(网约车)司机驿站242个,累计服务“三车”司机群体13.3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我省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飞行检查,建立工程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完善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结合云南省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在重点地区预置应急队伍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同比下降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