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36个水文测报河段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69座报汛水库运行平稳,无重大险情灾情,无人员伤亡。”10月8日,曲靖市应急指挥部的最新通报为持续半个月的台风防御战画上了圆满句号。从9月24日台风“桦加沙”来袭,到“博罗依”接踵而至,再到国庆期间“麦德姆”叠加影响,曲靖市构建起上下联动、精准高效的防御体系,在三轮台风强降雨的严峻考验中筑牢了安全屏障。
高位统筹 三级联动
2025年的汛期格外漫长。截至台风影响结束,曲靖市已经历20轮强降雨过程,平均雨量达1052.7毫米,较常年偏多15.3%,较去年同期偏多27.9%。9月下旬起,台风“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接连来袭,让汛情更加严峻。
危急时刻,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曲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进驻应急指挥部,昼夜调度;市级层面组建的4个工作组同步下沉罗平、师宗等重点防汛区域,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战、乡镇前沿”的抗汛格局。
责任链条在层层传导中不断压实。曲靖市10个县(市、区)主要领导全部进驻指挥部值守,3628名干部组成617个工作组下沉一线,8000余名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值班岗位。曲靖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专门派驻力量进驻指挥部开展监督,确保从气象预警到应急响应、从物资储备到力量前置的各项部署不打折扣。
监测预警 精准防控
“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启动2次,发布预警提示214期,应急广播覆盖25轮。”曲靖市应急指挥部里,电话声、键盘声、会商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指挥中枢,更是信息枢纽。5次联合研判、54期递进式预报、1262条服务信息,构建起“预报—预警—预案”的闭环链条。
针对台风叠加导致的风险提升状况,曲靖市聚焦罗平县、师宗县、富源县南部等重点区域,对7个高风险地灾点、23个煤矿周边隐患点实施“一点一策”;全市51支应急救援队伍、2078人前置一线,随时待命;公安机关投入7400余名警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同时,储备抢险物料、救生器材等各类防汛救灾物资7.9万件,有效满足抢险救灾和群众安置需求。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通过“四个一律”“三个紧急撤离”机制,曲靖在“博罗依”“麦德姆”影响期间累计转移群众2155人。安置点上,热水、食物、棉被一应俱全,干部驻点服务,群众安心避险。强降雨期间,曲靖市各级各部门还排查各类隐患3210条,已整改3106条,其余104条均已制定应急管控措施。
实战攻坚 无缝衔接
在曲靖抗御台风的过程中,会泽县大井镇马鞍村红岩沟村民小组的案例成为科学避险的生动注脚。
9月30日,台风“博罗依”余威未消。8时25分,会泽县气象台发布地灾风险Ⅳ级预警;17时26分,暴雨蓝色预警再次响起。会泽县立即启动“1262”预警叫应机制,大井镇开展“拉网式”排查。
20时10分,马鞍村村民紧急报告:红岩沟小组吴兴美家屋后山坡有碎石滚落。大井镇派出所、应急办、村组干部火速集结,20分钟后抵达现场,勘查发现坡体裂缝扩大,岩土松动,随时可能崩塌。“立即转移!”指挥员一声令下,干部们仅用20分钟便将吴兴美一家5人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拉设警戒线、上报险情。会泽县自然资源局、省自然资源厅驻县联乡技术指导站也及时赶赴现场对该区域进行再次调查研判和详细技术指导。10月1日6时25分,山体轰然崩塌,30立方米落石砸毁了吴兴美家部分房屋后墙,由于转移避险及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次台风防御,我们不仅守住了安全底线,更找到了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曲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以往信息报送滞后问题,曲靖市建立强降雨信息快报调度机制,实现“险情发生1小时内初步报告、3小时内详细报告”。在指挥体系上,制定防汛指挥调度流程,明确各部门联动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格局。
基层应急能力更是在实战中显著提升。会泽县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通过“预警信息—乡镇叫应—村组落实”的层层传导,确保预警及时有效传达。沾益区德泽水库的党员先锋队、麒麟区的153个紧急避难场所、富源县的3.8万个应急沙袋,将防汛“毛细血管”延伸到基层。
10月8日,随着台风影响逐步消退,曲靖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解除。在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仍未松懈:复盘防御过程、完善应急预案、补充防汛物资。“三次台风是考验更是契机,我们将把实战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为今后的防汛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曲靖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本报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