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四五”期间,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有哪些核心亮点和突破?
齐美虎:“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我省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沿边产业园区、“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现代物流体系、口岸经济、边境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辐射中心建设在“五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政策沟通上,国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联通上,国际大通道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成为我国直抵东盟、联通欧洲的一条重要通道;贸易畅通上,经贸合作领域和外贸规模不断扩大,“2+3+N”承接产业转移梯次发展布局加速形成;资金融通上,金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已建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民心相通上,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与周边国家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记者:“十四五”以来,我省外向型产业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齐美虎:“十四五”以来,我省依托独特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外向型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出口高速增长,咖啡、鲜切花出口排名全国第一,人用疫苗、钛白粉出口排名全国前列,跨境物流、跨境电商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
我省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在多领域多层次取得新的发展。外贸政策方面,以外贸稳进提质政策为引领、产业专项政策为支撑,全面补齐外向型产业链条;贸易结构方面,通过实施产贸强基措施,从“产业赋能—主体培育—市场拓展—政策保障”全链条推进以贸促产、产贸协同;平台载体方面,加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枢纽口岸以及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强化对外向型产业发展支撑;国际市场方面,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南亚、中东等新兴国际市场。
记者:中老铁路给沿线带来了哪些发展变化,为云南以及周边地区拓展了哪些合作空间?
齐美虎: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客货运输两旺,人流物流畅通,“黄金线路”效应不断释放,累计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近7000万吨,运输货物品类达3300多种,货物运量已占我国与东盟国家铁路货运量的一半以上。中老铁路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促使沿线交通、物流和产业等发生明显变化,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综合交通能力提升、物流体系完善、产业有序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主轴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步成型,以昆明陆港为重要支撑的集疏运体系初步建成,以沿线适铁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初现雏形。
中老铁路在推动沿线商贸物流、产业投资加快发展的同时,还为云南及周边地区拓展了人文交流、文化旅游、跨境金融等合作空间。中老铁路便捷的交通创造了更多的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医疗合作等机会,创新了“铁路+旅游”跨境游新模式,催生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项目贷款、投资保险等金融服务需求。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不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发展纽带。随着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深化,中老铁路将不断优化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辐射带动沿线及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有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典范,实现共赢发展。
本报记者 罗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