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张伟——

以匠心守非遗 用创新促振兴

张伟展示斑铜作品。

作为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会泽张氏斑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多年来坚守非遗传承初心,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出“非遗+产业+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让拥有300余年历史的斑铜技艺绽放出新活力。

2013年,张伟从父亲张克康手中接过了技艺传承的重担。此时,他面对的不仅有技艺传承的问题,还有传统斑铜易氧化、难量产的行业痛点。“以前的斑铜工艺品放几个月就会变色,成品率不到30%,这样的手艺怎么能传下去、传得好?”凭借在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张伟把实验室搬进了工坊,带着祖传的显斑药水样本,一次次走进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用光谱仪分析成分、用原子吸收仪量化配比,终于为原本凭师傅手感、靠经验摸索的显斑工艺制定了精准的数字标准。张伟介绍:“现在我们能精确确定产品每一种成分的含量,斑铜抗氧化能力提升了80%以上,保存周期从几个月延长到了数十年。”

要让老手艺走出工坊,就得跟得上产业节奏。张伟率先在行业内搭建“生斑+熟斑”双线产品体系,生斑以传统手工技艺锻打,瞄准高端收藏市场;熟斑则引入硅溶胶熔模铸造等现代工艺,聚焦大众消费。如今,熟斑产品成品率从60%跃升至92%,年均产值超过200万元。

跳出“小作坊”思维,张伟规划建设集体验、加工、文创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在文创产品开发上,他从会泽“天南铜都”的历史中汲取灵感,推出嘉靖通宝挂件、斑铜茶刀、书签等50余种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张伟介绍:“去年,我们和云铜集团共建研发中心,还计划建设斑铜创意产业园,把生产、展示、研学整合起来,让斑铜成为会泽的特色经济品牌。”

早在2012年,张伟便创办了张氏斑铜制作技艺传习馆,培养了20余名学徒,其中不乏“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还与云铜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高层次斑铜技术人才。“以前年轻人觉得做斑铜又苦又不赚钱,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产业,能让他们靠手艺吃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学了。”

十余年来,张伟先后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云南省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云岭技能大师”“珠源工匠”,成为云南最年轻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被曲靖市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在他的推动下,张氏斑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会泽县成为云南金属工艺文化示范基地,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本报记者 王云/文 受访者供图

  • 以匠心守非遗 用创新促振兴

  • 昆明市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

  • 报头

  • 聚焦康养避寒 壮大旅居地产

  • 树立行业标杆 助力产业升级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 云南U18男足挺进十五运会八强

  • 云南高校大学生文创作品展在昆举办

  • 云南茶马1000里怒江大峡谷挑战赛举行

  • 官渡区跨境电商人才直播技能竞赛收官

  • 2025“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自行车赛落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