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收官“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 上一版   
下一篇

以评促建谋发展 聚力育人谱新篇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纪实

至真楼

西林湖 科研实践 智华楼 三楸苑 图书馆 校训石

金秋十月,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气息。2025年10月21日,学校在北图大报告厅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吹响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冲锋号。

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21日,西南林业大学将迎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大考”。自2024年9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学校始终将审核评估作为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抓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自评自建各项工作,在制度建设、师资优化、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特色育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高位统筹强部署 构建评建工作新格局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南林业大学将评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组织架构、宣传培训、责任落实等方面统筹推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评建工作格局。

健全组织架构,压实责任链条。“审核评估不是一项孤立的任务,而是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工程。”校党委书记李永勤指出。校长李君强调:“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全面检验,要以‘零疏漏、高质量’标准和最佳状态迎接评估。”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工作办公室、自评报告组、材料指导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组建由教评、教务等7个二级单位人员组成的评估工作专班,在各学院、职能部门设立评建工作组,形成学校统筹、部门协同、学院落实、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学校制定《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签订《审核评估责任书》,将292项支撑材料清单、131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清单分解至各单位,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

深化宣传培训,凝聚评建共识。学校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广覆盖宣”三维发力,凝聚全校评建共识。组织工作人员赴省内外高校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制度建设、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邀请省内外教育部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库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2场,覆盖评建专班成员、二级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800余人次;开设审核评估专题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发布评建动态150余条;编制《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发放至每位师生;各学院召开二级动员大会43场,开展“评估知识问答”“教学展示周”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支持评估”的浓厚氛围。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高效推进。学校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编制《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计划表》,将评建工作分为启动部署、自评自建、诊断整改、迎评冲刺四个阶段;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周召开评建专班会议,每月向全校通报工作进展;实行材料多轮审核机制,对1.7万门次课程教学档案、1.55万篇本科毕业论文开展4轮检查,发现问题63个并全部整改到位。

对标对表抓整改 自评自建成效显著

围绕审核评估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七大核心指标,西南林业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在制度、师资、硬件、管理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

制度建设筑根基,依法治校迈新步。学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梳理本科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构建全覆盖、可操作、能落地的制度体系。截至2025年10月,完成制定和修订《本科专业设置与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办法》《本科生考试管理规定》等制度达210项,其中与本科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制度达179项。出台《本科专业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近3年新增智慧林业、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经济林等本科专业。制定《一流课程建设及等级认定实施方案》,实行A类课程4倍绩效、B类课程2倍绩效的“优课优酬”激励政策,已认定A级课程4门、B级课程198门。

师资优化强内核,生师比矛盾实质缓解。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育并举、优化结构,破解长期制约教学质量的师资紧缺难题。截至2025年10月,专任教师数量从2023年的943人增至1307人,净增364人;生师比从29.5∶1降至20.1∶1,低于云南省高校平均水平。2023年成功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4人次、省部级人才289人次;组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2024年举办教学能力培训9场,覆盖教师400余人次。制定《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管理规定》,要求教授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2023至2024学年教授授课比例达95.4%;将教学业绩与职称评聘、绩效分配挂钩,每年发放本科教学相关绩效奖励约6000万元。

“好的环境能滋养人,好的设施能赋能教学。”学校投入6.5亿元用于办学条件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林工楼、园林楼、智华楼等相继投入使用,新增办学面积9.92万平方米;完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升级改造,新增智慧教室45间、研修座位4000余个。投入3605.76万元完成校园网升级改造,实现校园网络带宽扩容至38G、5G信号全覆盖、13PB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引进“学习通”“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2024年通过智慧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达86门。秋海苑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如期推进,持续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室15间、学习研讨室30间,学生住宿满意度比前两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教学质量严管控,规范管理见真章。学校组建了由教评中心7名专职工作人员、138名校院两级教学督导、265名学生教学信息员构成的专门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多方协同推进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所有多媒体教室均配备巡课系统,依托系统的课堂音视频展示、AI行为分析和动态监控与多层级反馈相结合,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2024至2025学年校领导听课达84学时、中层干部听课1560学时、教学督导听课4226.5学时,学生评教24.6万人次。

核心指标大提升,办学实力跃新阶。通过自评自建,学校多项核心办学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2024年教育(类)支出达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3.1%;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7亿元,生均3995元,远超教育部标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应届毕业生配比从1∶477优化至1∶387;2024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81.7%,就业满意度87.1%。思政课专任教师达102人,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48,超过国家要求;专职党务与思政工作人员324人,与全校师生比例1∶97,超额完成建设目标。

特色育人亮品牌 本科教育质量再跃升

在自评自建过程中,西南林业大学立足林业特色、云南优势,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宽厚知识、健康身心、生态文明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打造一系列具有“西林辨识度”的育人品牌,本科教育教学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

学科专业筑高地,特色发展显优势。学校形成“林为特色、多学科协调”的学科专业体系。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云南省属高校前列;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占全校招生专业的45.1%。对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新增智慧林业、湿地保护与恢复、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成立现代产业学院1个,开设辅修专业29个、微专业8个。

课程教材创精品,教学改革出成效。学校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48门;建设A级课程4门、B级课程198门,与企业共建课程172门。近5年出版教材70部,立项省部级规划教材35部,其中6部教材获云南省优秀教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行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2024年开展智慧教学工具培训46场,教师参与度达98%。

实践创新育英才,学科竞赛结硕果。学校构建“三保障、三平台、两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每年投入实践教学经费超2000万元,建成6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3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4项;获“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达2.03万人次,占本科生总数的80%。

四大体系育新人,协同育人见实效。学校构建四大育人体系:一是“红底绿特”大思政工作体系,获批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学校;二是“3+3+N”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实践教学体系,2024年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达71%;四是质量监控体系,近3年本科生毕业率保持在98.7%以上,学位授予率99.9%,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达97.6%。

直面问题补短板 持续改进谋长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西南林业大学也清醒认识到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李永勤指出:“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以久久为功的决心整改提升,让审核评估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聚焦问题明方向。根据自评与诊断评估结果,学校梳理出7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融入思政元素的主动性不足;二是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需加强,一流专业占比偏低;三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不突出,一流课程、高水平教材数量不足;四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教师教学能力不均衡;五是学风建设仍需深化,学生国际交流不足;六是质量持续改进成效不明显,质量文化建设待加强;七是毕业生升学率偏低,2024年为10.7%,教学资源保障度需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精准施策定举措,制定“一问题一方案、一短板一举措”的整改计划:在课程思政方面,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成果纳入职称评聘、评优评奖,打造100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推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在专业建设方面,推进专业认证“攻坚计划”,明确体育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专业的认证时间表,2026年前实现师范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零的突破;实施“专业瘦身计划”,严格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将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70个左右。在师资建设方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2025至2030年计划引进博士200人、高层次人才50人;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年”活动,每年举办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在学生发展方面,实施“考研率倍增计划”,加强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教学,开设考研辅导班,完善奖励政策,力争2026年毕业生升学率提升至15%;拓展与俄罗斯、南亚东南亚地区等高校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办好与泰国农业大学合作办学的泰和林学院,扩大留学生规模,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审核评估不是终点,而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从2004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进学校更名升博,到2016年审核评估推动学科专业跃升,再到如今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追求卓越,西南林业大学始终将评估作为“助推器”,在“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指引下,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稳步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南林业大学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自评自建成果,补齐发展短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书写新时代林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西林篇章。

邓志华 柏顺文 文/图

  • 以评促建谋发展 聚力育人谱新篇

  • 报头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