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绿色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访昆明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云南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田阳

记者:“十四五”期间,我省传统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经历了怎样的提质升级?

田阳:“十四五”期间,我省传统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围绕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加速提质升级,构建起以绿色能源为坚实支撑、新兴产业为发展引领的产业格局。

凭借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我省绿色能源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支撑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24年底,绿色铝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300亿元,增加值增长11.7%;多晶硅产能占全国比重10%左右,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二;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23.6%。

聚焦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精深加工升级,形成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国稀贵金属行业的60%,锡、铟产业链居全球第一,铂族金属产业链居全国第一,绿色硅产业从多晶硅延伸至电池片、组件,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二。

借助“数字+绿色”双轮驱动,我省制造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今年认定1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其中,云南文山铝业成为首批获得认定的“卓越级智能工厂”。

记者:绿色铝产业是云南工业“新三样”之一,如何看待当前铝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动力?

田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发展是铝产业的必然趋势。我省依托世界级清洁能源优势,通过清洁能源、全链升级、技术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变革,推动铝产业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全球绿色铝供应链核心节点跃升。

从发展形势来看,铝产业绿色低碳优势显著,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文山电解铝单位能耗降至全球先进水平,绿电使用比例超过80%,全省基本形成以文山、红河为重点,大理、昭通、曲靖、昆明协同发展的“2+4”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各地打造多个绿色铝产业园区,初步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产业链不断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从发展动力来看,丰富的清洁能源为铝产业提供了稳定、绿色且低成本的电力供应。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各地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加强铝水就地转化和铝材精深加工,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实现节能降碳,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记者:打造“中国绿色铝谷”,云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重发力?

田阳:当前,我省电解铝产能指标居全国首位,投产产能跃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铝产业大省,但是成为强省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要锚定绿电核心,巩固能源与资源优势。在稳定绿电供应的基础上,深化“绿电+铝”模式,探索长周期、低成本的绿电直供机制,确保铝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属性稳定可控;扩大再生铝产能,建立铝灰、边角料等废料的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打造“电解铝—加工—废料—再生铝”闭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突破技术与人才壁垒。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中铝集团等高校和企业,发挥好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主导铝产品标准、碳足迹核算标准等标准制定,将绿色实践转化为行业规则,提升品牌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强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突出产业协同,构建高效产业生态。以现有“链主”企业为核心,围绕其配套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企带一串、一串成一片”的产业集群效应,加强与周边省份产业协同,提升产业整体协同发展能力;加快提升配套服务,重点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优化、人才引培、金融支持等方面下功夫,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

本报记者 段晓瑞

  • 中国铁塔普洱新能源重卡充电站投运

  • 易门铜业:绿色低碳发展效益显

  • 报头

  • 决战四季度 高速公路建设掀热潮

  • 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 酿出产业发展“新蜜”

  • 绿色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 云南低压用电迈入可视可控时代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