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活力,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立足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云系”特色经作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蔬菜产量2338.75万吨、同比增长4.4%,水果产量1188.38万吨、同比增长5.4%,茶叶产量53.97万吨、同比增长4.6%,咖啡产量4.50万吨、同比增长12.4%,中药材产量61.10万吨、同比增长11.0%。
三张成绩单
“稳”字彰显农业强劲韧性
今年一季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农业(种植业)产值增长5.4%,比2024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量质齐增,“云系”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省蔬菜产量1563.87万吨,同比增长4.5%;前三季度稳中提质,蔬菜、水果、茶叶、咖啡、中药材等产量实现增长。三张成绩单,清晰展现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强劲韧性。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省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抓好“1+10+3”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这个金字招牌。
这种韧性体现在云南农业本身的储备力量上。农田、水利、种子等环节,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储备,这些环节环环紧扣,协同发力。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和效益)为基本标准,分区分类推进建设,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不少原来的“雷响田”变成了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的良田。同时,健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把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起来。
韧性也体现在云南农业从业者的应对能力上,种业创新成绩亮眼、掌握气候变化应对有方等都强力支撑了农业产业的稳步发展。
我省坚持把种业作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花卉和中药材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省级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品种1254个,国家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016个,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建设3个国家级制种大县、10个国家良种繁育基地、60个省级种业基地,吸引300多家科研单位及国内外头部企业来云南育种制种,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成为受益者。云南农民收入构成中,有四成以上来自产业特别是高原特色农业,对全省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