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 朱丹 通讯员 赵毅) 今年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多个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昭通,永善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红光安置点项目近日迎来重要建设节点,首栋3号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光安置点项目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6栋17层高层住宅及配套服务用房,同步完善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03套安置住房,改善高风险区域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自2025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严格按照“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强化现场管理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下一步,项目将继续深化内部管理,坚持“样板引路”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在主体装修、机电安装阶段严格执行规范标准,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内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在保山,施甸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旧城乡新寨小组搬迁点房屋一层墙面主体工程已建成,部分房屋二层墙面主体工程也已竣工,预计年内可完成8户39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实现搬迁群众的“安居梦”。

该搬迁点规划占地5.1亩。自启动建设以来,旧城乡统筹规划管控与土地保障,组建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乡政府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项目建设理事会,科学选定、规范征收旧城村芒埂小组北侧地质条件优良、建设用地适宜的区域施工。同时,通过入户宣传、群众会议等形式,讲清讲透地质灾害风险与搬迁补偿政策,优选施工队伍、优化房屋设计,推进项目建设。下一步,旧城乡将严格按照审查批准的避险搬迁安置实施方案,持续加大项目监管力度,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及时完成项目建设。

在红河,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马鞍底乡地西北搬迁点主体建筑近日顺利封顶。该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后续装修及配套设施完善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自2025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州、县两级政府组织住建、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下沉现场,精准排查施工堵点;乡工作专班每周召开推进会,梳理施工难点,协调解决建材运输、电力保障等实际困难,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项目建设团队锚定目标,严格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推进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居住安全。

目前,该搬迁点供水主管网已铺设完成30%,供电线路架设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安置村民70户303人。后续还将配套建设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广场及6个便民停车位,全方位提升居住便利性。

  • 丽江入境游持续升温

  • 客流热起来 货运跑起来

  • 习近平就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

  • 报头

  •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

  • 引航亚太开放合作 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 文明长歌:八千里路云和月

  • 为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根基

  • 我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建设

  • 自然生态添绿 民族文化留韵

  • 创新为笔写新篇

  • 全省工会齐动员 职工互助献大爱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