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以来,云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夯实民生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的持续改善,离不开增收致富提供的活力动力。近年来,云南紧扣“群众如何持续增收”这一民生之问,总结推广孟连牛油果“334”、蒙自蓝莓“622”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出台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等政策文件,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等。一系列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让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把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
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云南创新推行“编外校长”“编外院长”,深化教师“省管校用”、医护人员“省管县用”等机制,职业教育资源、高校资源、三甲医院实现州(市)全覆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网络日益织密,投入救助补助资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正转化为人民幸福的“硬支撑”。
安全是民生之本。云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建立健全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和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同时,全省创建“无欠薪企业、项目部”173个,推动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全覆盖。从生产安全到劳动安全,这些举措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云岭大地上,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正在徐徐铺开,这不仅彰显着发展的温度、治理的精度,更凝聚着奋进与前行的力量。展望新征程,云南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