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 态 上一版   
下一篇

永平县北斗乡推广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扩绿建绿并举 绿水青山生金

釆收新鲜天麻 本报通讯员 字正张 摄

近年来,永平县北斗彝族乡依托森林覆盖率83.29%的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幸福不动产”。

北斗乡森林绵延,立体气候分明,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通过“护绿”与“建绿”并举,当地严控毁林开荒,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乡已种植黄精、重楼等中药材7000余亩,培育花椒、树头菜等经济林果7000余亩,林下养殖土鸡、生猪、肉牛规模超过10万头(只)。

为了让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北斗乡探索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让林下资源变成“绿色银行”。永平县鸿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提供种苗、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856户农户发展林下中药材,每年为8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提供3000人次务工机会。

大理云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股种植模式,与农户五五分成利润,引导农民参与天麻种植。目前,公司已吸引9户农户合股种植天麻30亩,并长期用工30多人,成为当地脱贫户、监测户、特殊困难户增收的新渠道。今年57岁的脱贫户罗文华患有肢体残疾,目前在基地从事轻体力劳动,年收入稳定。他感慨地说:“在基地工作轻松又稳定,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更离不开基础条件改善。鸿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和加工生产线,推动林下药材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全链条发展。其中,黄精、重楼产销率达100%,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

沿着上寨村新修的3公里产业路蜿蜒入林,便是云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天麻种植基地。公司落户上寨后,当地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公司修建产业路,架通水、电,建起厂房。“好土壤、好气候,种出好天麻。今年亩产值将超过10万元。路通了,产业链也通了。”公司负责人沈云昌对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天麻产业信心满满。

北斗乡庄贵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北斗村蜡烛地租赁村民山林700余亩,在林下种植白芨、木香、黄精和重楼。“合作社负责为社员提供白芨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基地每年用工1000多人次。大家抱团发展,既保护了生态,又充分利用了林下资源,村民们也尝到了林下种植的甜头。”合作社负责人杨利吴觉得很有成就感。

近年来,北斗乡持续推广“树上储木材、林下种加养”立体模式,形成以白芨、黄精、重楼、天麻、魔芋种植,以及猪、牛、鸡、鹅养殖等为主的多元种养体系与增收矩阵。目前,林下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字正张 黄晓芸

  • 扩绿建绿并举 绿水青山生金

  • 越冬候鸟“先头部队”抵达剑湖湿地

  • 保山发现缘毛鸟足兰和凤头鹰

  • 废弃矿山建起“绿色银行”

  • 报头

  • 高黎贡山再发现鼯鼠属新物种

  • 云南古林箐样地发现高大硬木新种

  • 荒山石海披上“希望绿装”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