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等环节精准发力,内外兼修提升乡村品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走进甸中镇小甸中村,水泥路面干净平整,道路两旁还有统一规划的停车位,鲜花、绿植、小菜园等随处可见,干净、美丽、宜居的村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现在街道清爽整洁,车位线也划好了。家家户户家门口都建起了小花园、小菜园,我们住在这儿感觉很幸福。”小甸中村村民黎丽萍说。
2024年,小甸中村实施了“千万工程”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进行雨污分流、危(闲)房屋拆除、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甸中村积极创新方式,不断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召开院坝会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一起干”的转变,村庄颜值和宜居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按照就地就近原则,项目优先吸纳脱贫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待业青年等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群众增加了务工收入、提升了劳动技能,实现“建好家园”与“鼓起腰包”同步推进。
美丽乡村不仅要让村庄美起来,更要让村民富起来。峨山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好环境带来好生活。
走进双江街道柏锦社区青苔坡居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和翠绿的竹林,村口的鱼塘边,游客正在悠闲垂钓。农家乐的老板龚顺连说:“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来玩的人也更多了,我家的农家乐生意也不错,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有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子越来越美,既能留得住村里人,又能吸引更多游客。”青苔坡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刘晓剑说。
通过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绿美乡村三年行动等举措,峨山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实现了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小街街道永昌社区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入点,从改善人居环境发力,逐步实现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提质升级。如今,居民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参与和创建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永昌社区居民鲁国美一大早从集市回来便径直走向自家门前的小花园,忙着修剪枝叶、打理花草。50多个品种的绿植花卉在她的照料下错落生长,把家门口装扮得生机勃勃。谈及社区环境的变化,鲁国美感慨颇深:“我在这里住了25年,以前社区里绿化特别少,家家户户门前还堆着不少杂物。现在不一样了,门前的杂物全都清理干净了,大部分空地都种上了花草,看着这清爽又漂亮的环境,心情也跟着舒畅多了。”
为了让“庭院美”能持久推进,永昌社区一方面积极鼓励居民自主参与整治庭院;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园艺专业花卉企业,为社区居民和公共绿化提供苗木支持与技术指导,从花草“种下去”到后续“养得好”全程护航,确保乡村美景常驻。“花卉养护是关键环节,养护得好,花草才能长得旺盛。所以我就把自己掌握的种花知识和管理技巧教给永昌社区居民,让社区变得更漂亮、更美丽。”红房子园艺基地负责人期蒙说。
永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周晓燕介绍,永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完善制度保障,将居民公约、门前“三包”“五包”等制度上墙公示,强化大家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社区还积极邀请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作用,带动社区里的居民们一起参与到村庄美化建设中,定期举办“美丽家园扮靓”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投身到社区环境提升工作中。
本报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谭世美 矣俊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