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城区红水塘居民小组——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以前居民垃圾乱丢、柴火乱堆。如今,走到哪儿都是干净的道路、盛开的鲜花,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谈起家乡的变化,丽江市古城区文化街道文化社区红水塘居民小组居民和贵华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个曾经被垃圾多、杂物多、柴火多“三多”困扰的传统纳西村寨,如今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全新面貌,成为丽江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红水塘居民小组的转变始于2024年6月。为彻底扭转“三多”局面,居民小组确立了向资源要潜力、向群众要动力、向融合要效益的“三向”发展思路。社区统筹整合资金1200余万元,精准推进包括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族村寨旅游提质、绿美庭院建设在内的5个关键项目,全面按下村寨蝶变加速键。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升级与环境美化同步开展。居民共同参与修建了1.5公里挡墙、25个规范柴火架、10余个简易花台,铺设超过1000米果园休闲步道;同步栽种特色花木10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如今的红水塘,整洁村道蜿蜒,缤纷花卉点缀庭院,千余米步道环抱硕果累累的苹果园,俨然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画卷,彻底告别了往日脏乱差的旧貌。

“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应是改变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文化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和雪莲介绍,项目建设全过程坚持“居民主体”理念,广泛动员居民投工投劳。大家不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更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贵华一句“我是党员,肯定要带头”,成为全小组齐心共建的生动写照。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居民主动规范堆放柴火、整齐安置农机具,实现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转变,推动人居环境实现由“乱”到“治”的提升。

环境变美了,产业也更兴旺。红水塘小组在聚焦1500亩有机苹果核心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拓展产业外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与养殖,延伸苹果采摘体验,叠加生态观光功能,逐步构建起一果为主、多元融合的农文旅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如今,红水塘苹果品质更优、业态更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冠南

  • 从贫困山乡到安居乐土

  • 内外兼修提升乡村品质

  • 报头

  •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 找准优势华丽转身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