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弥勒产业园区星田片区,占地512.83亩的弥勒宇星钻石产业园工地热火朝天。施工设备轰鸣,车辆往来穿梭,工人步履匆匆……项目正朝着年底前完成近14万平方米厂房、研发楼及办公楼主体建设的目标奋力冲刺。
“地下工程已基本完工,为后续主体工程建设筑牢了坚实基础。”站在初具雏形的工地上,弥勒宇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炎表示,项目将在明年1月正式启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以确保一季度顺利投产,争取让“云南弥勒产”钻石早日进入全球市场。
弥勒宇星的母公司——湖北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水晶饰品及其配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水晶钻石行业的领军企业和行业标准制定者,具备原料生产、全系列水钻生产、水钻生产设备制造能力,拥有各类专利60多项,主要产品有水晶钻石和培育钻石,70%的产品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
按照规划,弥勒宇星钻石产业园的产品线清晰地划分为两条赛道:年产3万亿颗水晶钻石、年产200万克拉培育钻石。水晶钻石以晶质玻璃为原料,经过不同切割方式和工艺流程处理而成,主要用于服饰鞋帽、箱包及工艺品等时尚领域;培育钻石则与天然钻石一样同属金刚石,不同之处在于培育钻石是通过模拟天然金刚石生长环境、采用科学方法人工合成,主要分为化学气相沉积法和高温高压两种技术路径。弥勒宇星项目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的培育钻石,是世界上硬度最佳、透光率和导热性最好的物质,可广泛运用于工业切割、钻头、刀具、珠宝、光学设备核心部件、散热材料、终极半导体的制造。
“项目一期工程以水晶钻石和培育钻石生产为主,二期将增加烫钻生产线。下一步公司还计划涉足钻石毛坯生产、切割、打磨,珠宝首饰设计及成品定制等领域,全产业链填补云南钻石产业市场空白。”周志炎介绍,弥勒宇星产业园总投资16.8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创造1000余个就业岗位。产业园将依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进军东南亚市场,提升宇星钻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与合作伙伴,促进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一是将弥勒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水晶钻石生产基地;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把培育钻石的价格降到每克拉1000元以下,让钻石由原来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周志炎说,弥勒宇星希望立足培育钻石制造产业,聚焦金刚石在声、光、热、电等功能性材料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将企业打造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半导体新材料制造商。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云南省明确的产业战略布局与政策引导背景下,红河州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弥勒的绿色能源优势显得愈发突出,近年来,弥勒市以资源禀赋为底气、区位优势为引擎,聚焦产业与资源招商双主线,深耕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宇星项目的高效高质推进,正是这一招商理念的生动体现。
“项目签约以来的推进过程顺畅高效,政府工作人员展现出了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项目落地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专班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周志炎说,“这些细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弥勒市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际成效,为企业扎根弥勒、长远发展注入了十足信心。”
随着弥勒宇星项目投产日期日益临近,云南人的“钻石梦”将从蓝图逐步走向现实。从装饰人生的珠宝到支撑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从时尚消费品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正在被赋予新的价值内涵。
短评
从珠宝饰品到半导体材料,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这一颗“云南钻石”,闪耀的是创新驱动、开放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光。钻石价值的重塑背后,既是传统产业与高科技的深度融合,更是西部地区小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抢占新赛道的缩影。钻石制造产业落地弥勒,填补了云南又一个新兴产业的空白,展现了弥勒市以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铸就产业发展“硬支撑”的生动实践样本。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毕晓艳


